婴儿为什么总是涨肚?
宝宝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胃酸含量低,胃消化酶活力差,肠道蠕动缓慢,加之喂奶时吞入空气较多,容易引起腹胀。 新生儿期胃肠蠕动不规律,到2月龄时开始出现规律性餐后蠕动波;3月龄后逐渐明显。对于新妈妈来说,观察小儿是否有饥饿表现,是否按时喂养、合理喂养很重要! 另外,家长注意不要过度给宝宝喂食,过量饮食会增加肠道负担,影响消化吸收,出现胀气等情况。
1.合理按摩,助消化 对于小婴儿,爸爸妈妈可以在饭后半小时,给宝宝按摩一下腹部,以促进消化。具体做法是: 手平放在孩子肚脐两侧,四指并拢,顺时针轻轻按摩30~50下;再用同一方法由右向左按摩30~50下。也可以用手掌根部由上向下轻拍宝宝后背,能促进消化道蠕动,帮助消化。但需注意,手法一定要轻柔。
2.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解菌群 适当喂宝宝服用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利于消化。特别是平时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宝宝,可以适当补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可能会杀死益生菌,使用时请注意。
3.勤换尿布,防尿疹 宝宝大小便后,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局部清洁干爽。尤其是腹泻宝宝,更要及时处理,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4.加强卫生宣教,注意母乳喂养姿势 对于哺乳期的的妈妈要注意,尽量避免吃容易胀气的食物(如豆类),以免通过母乳影响到宝宝。 哺乳期的妈妈还应尽量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因为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会导致乳汁中成分改变,从而会影响宝宝的消化。 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应注意少吃难消化的食物,如坚果类食物以及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免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