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桥边长恨歌的结局?

胥荧胥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他教我收余恨,免嗔痴,何事偏教我相思做?” “我教他收泪迹,休痴醉,莫怪风催叶落,树犹如此!” 这是《红楼梦》中《落花》《葬花》两曲,曹雪芹借由林黛玉的口,唱出了悲剧的根源——造化弄人、缘悭分浅。

《孽海花》第二十三回,作者笔调诙谐风趣,描绘了张惠泉与金桂的一段对白。原文是: 张惠泉故意把碗盏撞得叮当响,道:“这碗儿要到了我的肚子里,倒像被你下毒似的!你且认错了药吧!” 金贵正色道:“你且不要气恼,听我告诉你。那碗里的东西,并不是毒药。你吃了这碗以后,也不死;但吃下去,便像有千百只黄蜂在喉咙里爬。过一会儿,就吐出来,那才好看呢……”说着,自己也有点笑了。 张惠泉听他说不似谎话,心里略宽些,道:“既不吃毒药,为什么叫我不要吃晚饭?” 金贵笑道:“你不吃晚饭,那碗饭就归我吃了。” 张惠泉越发气起,大声嚷着说:“你这人怎么这样可恶!我与你无亲无故,又没来害你,你干吗要算计我!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巧的事!” ……

这段对话里,金贵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却又像假的。他并没有骗张惠泉的意思,只是将真相扭曲,让张惠泉无法直接面对现实。就像《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唱着“虚无”之歌,将贾宝玉引渡到渺冥之中。“假作真时真亦假”,这种虚幻感,正是作者营造的艺术境界。

奈何桥上,孟婆汤里,是否也溶进了这样的悲凉? 那个叫崔士端的书生,他其实早就知晓自己的结局,所以执意要带张蕙兰一起离去,“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然而他到底还是错过了。 那个叫张蕙兰的女子,她原以为自己在冥间将会得到丈夫的宠爱,可是她错了。丈夫爱的是另外一个女子,那个女子还托生成了他的妹妹,与他结成连理。而她是妾,连个名字都没有。

他们相识的结果,是在一场凄凉的送别中。“兰”送“士端”,一个“怨去吹箫,愁来结咒”,一个“你本无心我便休”。他们之间,原本相爱的人却生生错过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