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字五行属什么?
“陛”字的五行属性为土,这个名字出自于《礼记•曲礼》:“天子视可,则下之;天子固,则登之;天子未既固,则屏之。其下有庭者,彻乎陛。” 由此可知,在古代,只有地位崇高的人才可以走上“陛”,普通百姓是绝对没有资格踏上“陛”的。
而“陛”的字形结构中,上面部分是“阝(bi)”,古文字学著作《古文四声韵》里,“阝”被收录在“阳”部里面,并且标注了读音,可见“礻”“阝”在古代同音同义,都读作shì。 “礻”的古体字形中,“示”字下部是一个“又”(手),表示用手举着供品向祖先神灵致敬之意。
《说文解字注》里,许慎把“礻”的字义解释为:祭也。从“示”从“又”。也就是说“礻”的字义就是祭祀的意思。而“又”同时还有“手”的含义,所以,“礻”和“扌”搭配在一起时,往往有“双手奉托”之意。 例如:《礼记·檀弓下》中有言:“君之于尸也,告则授席,再揖,还适位。大夫止于堂下,执烛。”其中的“授席”就是“递送席子”的意思。而这里的“席”字,在东汉时期,可是写作“陛”的。
另外,还可以参考一个例子来证明“璧”、“陛”、“史”三字上古读音相同,都是入声去声。 《礼记·檀弓上》里有这样一段话:“伯鱼之母死,期而后俞丧而复常。夫子曰:‘伯鱼!吾闻布帛之长,谓之“绨”。伯鱼衣何其薄矣!’” 在现代汉语里,“伯鱼”常被写作“渤屿”“博渔”等;而“母”字在文言文里常与“姆”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