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作用原理?
烟草的成瘾性与烟碱(俗称尼古丁)密切相关,目前普遍认为,吸烟导致成瘾的物质是烟碱,而非其他化学物质。 尼古丁是一种高度成瘾的药物,其药理作用广泛。在神经系统中,它能激活多巴胺能神经元,从而发挥作用。同时,它又是胆碱能神经元的拮抗物,通过抑制胆碱能神经传递而发挥的作用。它对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能和组胺能神经元也有抑制作用 [1]。
它在心血管系统中、免疫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目前研究较多的烟碱受体有2A、2B和4个亚单位组成的5HT1A、5HT1B、5HT1D及5HT3F受体[6]。除了上述主要受体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受体亚型可能参与了尼古丁的生理及药理效应。
对不同种族人群的研究表明,除部分亚洲人不敏感外,绝大多数人群中存在尼古丁受体2A亚单位多态性位点,且与尼古丁的依赖性相关联[7]。 其中,Glu3198Asp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判断患者是否易成瘾的危险因素之一。另外,一个来自中国人群的尼古丁受体2A基因多态性与吸烟行为的关联研究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每日吸烟量、开始吸烟的年龄以及持续吸烟的时间均有关联,说明该基因可能在烟碱的依赖性中起作用[8]。
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可能会影响人体对于尼古丁的反应。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人脑中的尼古丁含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年龄越大,大脑中接受尼古丁的部位对它的敏感性就越低[9]。生育期妇女比青少年更容易对尼古丁产生依赖,这可能与性激素水平有关。性激素有可能作为调控因子参与尼古丁依赖性的形成过程。 除了内源性尼古丁及其相互作用物质的影响外,外界环境(如饮食等)也存在某些影响因素。一项关于老年人吸烟与咖啡摄入关系的研究发现,每天喝咖啡可使老年人降低50%的患冠心病危险,并且能使尼古丁快速清除,表明咖啡可能会阻止尼古丁的作用发生,进而预防心脏病发作[10]。咖啡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从而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