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指什么生肖?
“岜”即巴蜀文明,也即古蜀国。关于古蜀国的图腾有如下记载:“蜀之先称王者曰蚕丛、柏濩、鱼凫、杜宇,其后称帝者有九位,称号亦异。其五帝号为黄帝、颛顼、帝喾、舜、禹;两王号为高辛氏、陶唐氏……至秦越王兴兵灭蜀,蜀人悲歌而归武王,而作《桑林》《云门》二舞以颂德。” 这里的“蜀”就是“四川”的简称,这个名称的出现比“川”还要早一些。
从蚕丛开始,到五代时的王建建立前蜀政权为止,成都地区的史书和文学作品中一直都有“蜀”或“巴蜀”的提法。而在中原一带,则多称呼这一地区为“蜀中”或“西南夷”。
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二十四年(公元前307年),赵攻灭了位于今天山西省的魏国领土代国后,就把代国土地并入赵郡。而到了汉朝时,赵郡属冀州刺史部管辖,并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北。但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的治所却在历次战乱中多次迁移,最后定于今山西太原市南郊。因为古代中国是以中原为中心的,因此太原一带被称为“河汾之东”的地方就成了“山西”的代名词。
随着唐朝建立,“山西”开始成为今天的山西省的简称。不过“山”字并没有出现在省政府所在地太原市的市名中。直至民国初年,省会才改名为太原市。有趣的是,虽然今天的山西省简称是“晋”而不是“山”,但是人们依然习惯用“山西”来称呼该省。例如,历史上被称为“三晋之地”的古战场雁门关就在今天山西代县境内。战国时代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曾经游说燕王时说“燕西有云中、九原,东西千里,匈奴侵扰。”“山西”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