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进行短期投资?
我理解的企业短期投资,无外乎两种情况: 1、手上有钱,放银行有点亏,想找个项目弄点收益; 2、资金周转不灵,要还贷款,又要付利息,急等着钱用,也放不了长期,只能先买短债(7天、1M、3M)过度一下。 无论是哪种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以获取现金为目的的金融交易”。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我们必然要考虑其“变现性”如何——能不能顺利卖出一个让人满意的价格。考虑到企业的特殊情况,这里说的“满意价格”其实就是指“不低于预期投资收益率且不超过实际投资期限的收益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考量项目的投资价值是否合适。
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更加复杂。
比如A公司新上一条生产线,需要支付设备款项500万,但预计投产后第一年就可实现8%的收益率,第三年可收回成本并盈利400万;B集团有闲置资金1000万(即可以放出资金的流动性储备),预期年化收益率6%,但是第二年才能拿到300万的分红,同时还会收回到期本金1000万。
此时如果C想要收购A,那么他需要付出的现金对价可能是800万(预期第1年的收益+预期第3年的收益-到期应归还的本金),而如果D想要入股B,那么他支付的资金可能正好就是1000万,比C多支出200万元。从表面上看,这多出的200万相当于A和B之间相互支付的“佣金”,但实际上这是由C和D分别向A和B支付的投资收益——只不过在最终计算总收益时,二者相抵,C和D实际支付的收益总额并无变化。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当交易对手较为模糊的时候(即不存在唯一性判断标准的情况),我们需要额外增加一道工序,就是对可能的交易对手进行排序,进而确定各自的收益标准,这个收益标准就可以理解为“最接近理想状态下的预期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