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体酮有什么作用?
先简单的从结构说起吧,安体酮的结构属于苯甲酸类,和孕激素的分子结构类似(图1a); 然后说说它的药理作用。 安体酮作为常用的孕激素类药物,其作用主要是抑制排卵、使子宫内膜形态发生改变而利于受精卵着床以及维持妊娠等。具体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垂体滤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刺激有关(图1b)。其中,首先受到影响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继而影响肾上腺,并出现相应的代谢变化,如血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糖耐量异常),脂肪代谢紊乱(血脂异常)等等,进而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各种临床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研究[1]发现,在单纯服用安体酮片(40mg/日,共5天)的大鼠身上,可以观察到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显著性增加,并且伴有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含量的上升以及肝损伤(ALT、AST活力增加,肝组织中脂质沉积)。这一结果提示我们,除了解痉止痛外,该药可能尚有增加胰岛素抵抗及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对于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来说,定期检测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很有必要。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中、短效避孕药大多含有雌、孕激素,与单纯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相比,增加了性激素合成雌激素过量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远期并发症的风险;而且,长期口服避孕药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和血凝块形成的几率,从而增加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对患有慢性肝脏疾病或糖尿病的女性来说,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而对于希望短期采取避孕措施且无上述危险因素的女性,可以选择注射避孕针剂或使用子宫内节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