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是出生年吗?
对,农历新年作为传统佳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同时把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春节因此被定义为公历1月1日的喜庆日子里。但人们庆祝春节的时间总是固定在农历正月初一。
尽管有“法定”这层含义在里面,但是,从传统到习俗到民间,中国人都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作“春节”;从习俗上来说,无论南北各地,过年都要贴春联、挂年画、守岁、拜年……这些在公历1月1日的习俗好像都不见了。所以,说春节是农历新年也不为过。 但是,到了20世纪末,人们在历法上发生了困惑——公历与农历的日期相差越来越大。如果按农历过春节,那么一年365天或366天里,就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日子“丢”了,它们不是情人节就是光棍节或者万圣节……实在令人遗憾! 如果按照公历,也就是阳历来过“春节”的话,又会出现另一种尴尬:春节前后,南北方气候截然不同,南方暖湿多雨,而北方寒冷刮风。
如果是在古代,出现这种公历和农历日期错开的情况,可以从节气变化判断季节更替,安排农事活动。可是现在气象学家们通过观测发现,由于全球变暖,冬至过后白昼渐长的迹象越来越不明显,立春之后暖冬的迹象反而更明显。如果一直延续这种规律,春节可能真的就会变成“洋节”了! 中国人民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王震介绍,实际上,我们老祖宗很早就注意到了公历和农历之间这种差异的问题,在发明农历时就已经进行了考虑。
我国古代使用的阴历是一种“阴阳合历”——用设置“闰月”的方法使阴历与阳历在日期上的误差逐渐减缩。以20世纪为例,本世纪前一百年里只有1900年和1901年两年出现了“闰腊月”的情况(即农历十二月有30天和31天的区分),其余年份农历和公历日期完全重合。 而下一个千年最“奇怪”的农历新年很有可能出现在2036年,那时正月正好是公历的2月19日,而农历正月初一则是公历的2月20日,两个日子完全“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