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基金为何减少?
这个回答可能不太官方,仅供参考 企业理财涉及到两方面,一个是从财务管理角度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管理(资金计划、预算编制与执行、资金收支、财务分析);二是利用财务杠杆和财务成本对企业投资进行管理(筹资管理、投资决策)。
题主提到的“经营资产”和“非经营资产”应该是指上述两方面的划分。其中“非经营资产”中的项目大多属于企业的长期资产,需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中列示,而“经营资产”中项目则多是需要进行实时核算的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列示。 通过设置“经营资产”和“非经营资产"这个项目是为了满足企业对外报告的需要,因为按照会计准则要求,不同类别的资产需要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并在此基础上确认相应的当期损益或者期末盈亏。所以从财务报表角度来说,为了做到资产项下的各个项目符合入账的可靠性原则,有必要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恰当的分类。
至于题主所提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50%之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92.2万元”以及“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4亿元”,我想可能是由于企业财务报告附注没有详细披露每一项目的具体构成造成的,即您看到的这些数字都是宏观上的总体情况,而没有具体到某项目上。
要了解原因,我们需要知道企业现金流量表是怎么来的。通常来说,企业取得现金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获取的现金;
(二)接收现金捐赠取得的现金;(三)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入;
(四)借款收到的现金;
(五)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权取得的现金;
(六)收回欠款收得的现金;
七)回收投资收益收回的现金;
八)其他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 通过以上方式,公司把原先存在银行账户里的货币资金转换为以现金形式存在的资金,这个过程就是现金的“来源”过程。同理,把原本以现金形式存在的资金转换成其他的金融资产或偿还债务,这个过程就是现金的“运用”过程。两者相减,就是你看到的现金流量表上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一般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公司的这三项都是正的,也就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0” 和“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 ”,这说明公司在“源”与“流”的过程中,“入”大于“出”,从而保证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拥有至少与起初相同的现金余额。
现在题主所说的情况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产生现金不足,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和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可能仍然成立);另一种是因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产生现金大于支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 ”同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0”和“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0 。对于第一种情况,如果长期出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说明企业的资金运营能力较低,需要及时调整;而对于第二种情况,虽然短期来看没有问题,但也需要注意投资风险和资金回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