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疗法有副作用吗?
针刀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被广泛运用,但仍有很多人对其不了解或不信任,认为只是民间偏方,对疾病起不到作用;有些人虽然接受了针刀治疗,却担心自己会被针扎死……如此种种疑虑,影响了针刀治疗的推广和使用。 为了让广大患者朋友正确认识针刀、了解针刀,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针刀”的那些事!
1.什么是针刀? 针刀医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长周荣鑫教授于1983年提出来的。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集针灸、中医、西医、力学、体育、药学为一体,以“针”和“刀”为基本疗法,结合中药、西药及其他特殊疗法,通过刺激和改善局部微循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来实现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小针刀”属于“针”的一部分,由古代“竹木针”演变而来;而“大针刀”则是由古代的“锋刃刀”与“针”结合而成(图1)。可见,针刀源于针,发展于针。尽管现在使用的“针刀”已经更新换代了很多代,但它的“根”——针刺疗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2.用针刀治疗时痛不痛?危险吗? 有许多病人一听到要使用“针刀”,就担心被“刀”刺伤或治疗时疼痛。实际上,现在的针刀已不是过去传统的针刀了。现在的针刀是医学工作者们不断研究改进的成果,它具有“微创”的特点——只需在病变部位开0.5厘米左右的切口,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图2)。这种“微创伤”对于患者来说,痛苦少、风险低,也不需要全身麻醉,只在局麻下就可以进行手术。而且,现在大多数的针刀医生都掌握了减轻术后反应的方法,可以在治疗中使患者的疼痛减到最低。所以请大家放心,针刀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哪些病症适合用针刀治疗? 针刀医学的发展十分迅速,现已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治疗。据调查统计,目前临床应用针刀的疾病已达90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 颈肩腰腿疼: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炎; 神经性疾病: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瘫、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肌肉肌腱韧带劳损: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腱鞘炎、足底筋膜炎; 痤疮、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 功能性胃肠病:胃脘痛、腹胀、腹泻、便秘; 妇科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
眼科疾患:睑腺炎、麦粒肿、青少年假性近视; 小儿厌食、遗尿; 口腔疾患:牙周炎、牙周脓肿、牙龈炎; 耳鼻喉科疾病:扁桃体炎、慢性咽炎。
除了上面的病症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病症,只要诊断明确,符合针刀的诊断要求,都可以用针刀进行治疗。
4.做完针刀治疗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接受针刀治疗后的7天内,应避免用力抓搔伤口,不要搓洗患部,也不要随意使用药酒涂抹患处;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科学睡眠; 合理膳食,戒烟戒酒,控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可遵医嘱适当进行锻炼,有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