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五行及意思是什么?

孔庆浙孔庆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啓”字,《说文》作“啟”,小篆字形(上图),从示,从攴( pū),表示用鞭杖开启的意思;《玉篇》亦作“啓”,解释同《说文》。 《礼记·曲礼上》:“凡祭宗庙之礼……祝史誦( sòng,读若“送”) 詞而辭。”郑玄注:“讀曰啓。”唐代孔颖达疏:“此‘啓’當从手,今不從手者,依字當有手,今字止在木上,以類‘啓’木也,故依本訓爲禮,非也。”清代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證》中进一步指出:“古字作‘啓’,後人省手写‘示’作‘啓’。”“示、啓古今字。”可见古人写作“啓”,是因为“啓”字的下部像手持什么东西打开的样子。

这个“啓”字,现代汉字写作“启”,意义同样表示“开、启”,但发音却有所不同:“啓”读qǐ,“启”读qí。二者在古文字形上也不同,“啓”的字形上面是“啟”,下面是“攴”;“启”的字形上面是“幵”,下面是“口”。 现在我们使用的中文字典大多收录“啓”字,并认为其读音与“启”相同,均读qǐ。其实,“啓”和“启”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在古代汉语词汇中很常见,如“辟”和“避”,“薄”和“博”等等。现代汉语语法书常列举这些字作为形声字的典型代表,并用来说明“形旁”和“声旁”的区别。但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因为,一,这些字都是古音相近或相同的字;二,它们在古代确实表示不同的含义。比如: “辟”,《说文》:“法也。”“避”,《说文》:“遣也。”“薄”,《说文》:“迫也。”“博”,《说文》:“取也。”——虽然这些字现在表示同一个意思了。 但“啓”和“启”古代就没有表示相同的意义。

查焕查焕优质答主

启,拼音qǐ。启用作人名时,通常是指开始、开创、启发。如:启程、启明、启迪、启功(著名书画家)。作人名时,“启”大多以简体字为主。繁体字的“启”即“啟”,与简体字“啟”意思相同。“开”的繁体字是“幵”,和“启”的繁体字“啟”字形相近,故而“开”字不能和“启”字一起取名。繁体字的“启”为“啟”字有9划,五行为木。“开”为“幵”字为14划,五行为水。

用启字时要注意一些搭配问题,与“开”字、繁体字中的“開”、“啓”相配都不合适。因为这些字字形字意相叠,搭配在一起会产生矛盾,显得累赘,如“开啟”、“开启”搭配均不合适。但是简体字“启”和简体字“开”搭配还是不错的,如“云开雾启”、“风开浪启”都搭配得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