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元化城市?
上海的“多元”不是由外来人口决定的,而是由本地土著的人口结构和受教育程度决定的。 首先说结构,在上海这个中国最大最发达的都市里,户籍人口的结构比重大约是70%以上,而外来常住人口大约只占30%左右(2014年数据)。也就是说即使把新上海人排除在外,上海仍然是一个以本市户籍人口为主的城市。
再说受教育程度,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在上海市19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上海本地人占到全部人口比例的58.4%;在新上海人中,大学本科学历的则占到了69.9%。即使是作为移民城市的上海,其年轻一代的受教育水平也是很高的。 而随着新生代新上海人的融入和户籍政策的放开,这种高受教育程度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强——到2015年的时候,上海本地户籍人口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已经上升至92%,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者更是超过了50%。 作为一个本土文化强大、教育资源丰富的超大城市,上海年轻一代高智力水平的人口比重本来就应处于全国前列。而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整个社会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拉齐了各地间的文化差异,提高了整个中国社会的高知识水平群体的比例。无论是作为开放前沿的深圳还是作为老牌帝都的北京,或是处于金字塔顶端上的上海,其年轻公民的高学历、高智力的特征都是十分一致的。
所以,与其说上海是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地方,还不如说是精英荟萃之地,是各种高端人才高度集中、竞争激烈的所在。这一点,从复旦、交大等名校学生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就可管中窥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