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对皮肤有麻醉作用?
对局部皮肤有短暂的、可逆的麻痹作用,常用于局部的皮肤表面麻醉。此类麻醉药的作用机理主要为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阻断乙酰胆碱对神经和肌肉的刺激作用,使局部肌肉松弛、收缩力减弱或消失,最后达到麻醉的目的。 常用的局麻药物包括酰胺类、苯胺类和其他类三大类药物;
1.酰胺类 具有较长的药物半衰期和广泛的血液浓度,适用于各种手术和操作中的局部硬结。该类药物可分为: (一)丙胺类药物:如普鲁卡因,它的毒性较低,且注射后吸收快,是局麻药中常用的药物之一。但应注意普鲁卡因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弱,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不明显。 (二)苯胺类药物:如盐酸哌替啶也称为杜冷丁,它具有镇痛作用,但镇静效果不强,且不易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
2.苯胺类 这类药物的麻醉作用较弱,主要用于小面积的表面麻醉及静脉麻醉。主要有: (3)氨基吡啶:其特点是麻醉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较小。 (4)硫喷妥钠: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无成瘾性。另外,还可引起暂时性的白细胞减少,所以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象变化。 在具体应用上述的药物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以上药物都有一定的刺激性,应避免注射于肌肉丰富的部位,最好采用皮下注射或者静脉推注。
②由于所有这些药物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做好应急治疗措施。 ③对于肝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氨苄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药物以避免发生消化道反应。
④由于哌替啶可能产生成瘾性,所以严格限制用于治疗疾病以外的任何疼痛,而且也不宜长时间连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