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属于五行什么意思?
方静最佳答案
“武”是“止戈为武”,即停止战争;那么,“文”是什么? “文”是“以戈止武”、“以武止戈”的意思——用战争来制止战争。这里的“武”和“文”不是指武力或文治的概念,而是指战争与和平的意思。也就是说,“武”是指以战争止战,而“文”是指以和平止战。所以《尚书·武成》说:“王来自商,质于天子……乃诰曰:‘汝明听朕命!吾以尔有功,赏赐汝。’曰:‘啊!惟然。’我闻德音:‘老百姓不丢失庄稼,不毁坏屋子而得到赏赐,用战争得到的城邑就不应该再加以使用。’从前先王受民则守,使民毋失其业。”
古代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封建时代,人们无法摆脱对自然的恐惧和对自身的限制,因此对于生死、征战与和平等概念也自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认知。古人认为天在上,人在下,人和万物的存在都是天定的,人无力改变。人只有恪守天命,才能享受太平。所以,“文武”的含义并非后来所表达的“文治武功”或是“文雅与粗野”之意,而是指“止武与兴兵”,或者说“和平与战争”。《礼记·檀弓下》孔颖达疏引《五经异义》说得很明确:“郑玄以为武,止戈为武。言武者,言能止此戈兵,不用出征,谓文德足以覆胜敌者也。”
武字,从人从止,止亦声。“止”意为“停止”。“人”和“止”联合起来的意思是:人停止下来。引申义:武装人员停止下来(不再发生战争)。本义:没有战争、劫掠之事的稳定局面。
许慎云:“从戈,文持之。凡武之属皆从武。”又《诗·小雅·六月》:“文武吉备。”郑玄笺:“文犹美也。善用武,故受美名。”《周礼·夏官·司马》:“以虎旅、熊旅、豹旅、贞旅赞群狄,以诘奸诛暴安德,除恶务本。乃施禁令,以时纠諐,则以兵车伐之。乃陈邦国之卒伍而用之。”郑玄注:“诘奸诛暴,用善文教也。伐罪诛恶,用武威刑也。”《礼记·曲礼下》:“侵中国奈何,以不备告,则反命于天子曰侵矣。以不时告,则君不举矣。侵谓之寇,围谓之贼,灭国曰亡。”《吕氏春秋·论威》:“兵不顿而利可长,故用兵之终利,此威之所贵也。”高诱注:“兵曰威。”《荀子·议兵》:“王者有三事,一曰神农之兵,二曰黄帝之兵,三曰汤武之兵。汤武之兵者,胜未尝不武。”《管子·君臣下》:“今人之恶死也,甚于恶还战之难为也,而勇于之,则以活者之多,而死者之寡也。夫一曰莫不以死为疾,以死为忧。然而当敌而勇必先,且为万乘之国难为战也。”
故武之为训,当为“无疆”,其本义之用武、止戈等皆因此而推衍。
此解与诸解不同之处。此解之本源皆出于古人语汇,而未尝妄加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