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部环境哪些?
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三个基本构成因素或要素: 一般状况(General Situation)、 竞争状态(Competitive Situation)和 市场机会(Market Opportunity)。 一般状况主要包括:宏观体制环境,宏观经济形势,消费者消费形态及倾向等;这些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竞争状态主要包括:行业生命周期与阶段,市场竞争格局,竞争对手情况,技术发展态势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市场机会主要包括:新产品的研发前景,市场空缺的大小,相关市场的容量,目标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情况等。只有看清了市场的机会所在,企业才能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当然,这三个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在制定战略时,需要将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那么,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识别和把握创业机会呢?我们不妨看一看美国英特尔公司总裁葛洛夫关于“机会”的见解—— “如果一个经营者说:‘我看到了一个机会’,那他至少已经失败了50%,因为机会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你发现了才有的。 “如果他说:‘我创造了一个机会’,那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他一定是骗人的。机会不可能被你创造出来。如果你真的那么能干,你早就把这个机会毁了。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创造了机会,因为我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到它,在别人不愿行动的时候去行动’。”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对企业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广义的外部环境包括对企业可能产生影响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文化、法律等因素,在对企业的影响中,这些因素是通过市场表现出来的,所以对多数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外部环境是市场环境。因此,通常所讲的外部环境就是指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它由下列三个部分组成。
1、供应商。包括提供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如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投资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的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供应商市场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供应者的供应商处于市场优势,如拥有市场定价能力,技术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地位,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很强等,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二是供应者与企业平分市场权力。三是企业对供应者有较强的影响能力。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应当与供应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实现与供应者的战略联盟。
2、买方。买方市场包括中间商市场(如批发商、零售商等)和最终用户市场。这两个市场中的需求状况、购买能力和消费偏好以及销售渠道,构成企业营销环境,它关系企业营销组合诸因素的选择和决策,并对企业生产和盈利起直接的作用。如果买方处于市场优势,对生产者讨价还价能力强,企业将受到很大的制约,在制定其营销战略时要充分考虑买方的变化情况。反之,如果企业生产的某类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市场环境将大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买方急于购买和求购心切的心理,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选择目标市场和营销组合策略,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因此,企业要经常对买方市场需求趋势和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查与分析,以便研究对策,制定可行的战略计划。
3、竞争者。广义的市场就是不同形式的竞争场所,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市场环境下与其他企业竞争。竞争对手的战略、技术、生产能力、资金实力、价格、产品质量、营销渠道、售后服务以及市场占有率等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如果在某个市场中,本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将限制本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是企业制定经营战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