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如何判定?
在计算农历生日时,遇到闰月该如何算? 比如1963年农历润五月二十三是你的生日,那你就是属“兔”的; 又如1987年农历闰六月十一是你的生日,那你就是属“兔”或“狗”的;再如1925年农历闰四月十八是你的生日,那你就是属“羊”的…… 因为闰月是对农历年份中个别月份进行“增置”、“拆换”而形成的,因此它的出现只会使当年的生肖延续到下一年的情形下,才会导致下一个新一年中的生肖与上年完全相同。这也是我国古代民间计龄中特有的以节气划分的“虚岁”概念——出生当年不论是否闰月,一岁到来时就过了一个春节,即所谓“过耳”,所以年龄就会增加一岁(至于是不是实岁,那只有天知道了)。当然这样的算法肯定比西方普遍按阳历计算的周岁要复杂得多,但它却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以及二十四节气紧密结合在一起,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关于旧时阴历(又称夏历)的闰月问题还有如下几种情况需要特别说明—— (一)如果某月的初一是闰日,那么这个月就没有小月了,整个月份有三十一天。 例如1999年的农历正月是壬辰月,初二立春,初一为闰日,故该月共有三十一天。
(二)如果某个月没有闰日但有闰星期,那么月末的一天就是该月的闰日。 如2003年农历二月是癸卯月,从惊蛰到清明一共30天,而一个周有七天,故第二周的周日也就是该月的闰日。
(三)如果既无闰日也无闰星期怎么办?那就把月末的最后一日作为闰日。 如2008年是鼠年农历八月二十又是中秋节,但八月仅有二十八日,自然八月廿九就成了该月的闰日。
生肖,又叫属相,中国古人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以十二种动物来记人的出生年,用十二种动物来记年。
十二生肖的起源是以史前图腾崇拜为基础。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玉器甚至岩石上,已留有很多的如虎,鱼,蛇,羊,鹿,猪等动物图案,说明当时已有对动物的爱好和崇拜。这些图案,在后来的青铜器上也有发现,后来,又被用以十二地支的配属。
十二肖动物中,除龙外,均为生活中常见动物。十二肖与十二地支是一对一的恒定的,从子鼠开始,顺次是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肖与十二地支,在民俗生活中应用极广。它与人的生年一一对应。
用十二肖记生年,最迟在东汉就已开始。那时开始有记人的生肖,如《后汉书·李通传》记李通之子李松“为马”。记人家属生肖,如《后汉书·独行列传》记隐逸者董扶“家人告其生时,夜半马槽有气,意谓当生一马,家怪异之,因字曰伯奔”。
三国以后,记人之生肖已较为普遍,魏明帝曹睿之子曹殷“为蛇”(《三国志·魏书·曹睿传》),晋惠帝司马衷“午生,故小字阿午”(《晋书·惠帝纪》)。西晋张华《女史箴》:“辰在申,诞兹淑媛。”记的是晋武帝皇后杨芷的生年。
汉晋之际,生肖所记,只限于贵戚,名人。生肖流行于普通百姓,则始于魏晋。由于魏晋时期盛行以干支记日,时日,而且记日时日已普遍进入了普通百姓生活,这样,他们就把记日时日时日与记生年一样地以干支表示,这就是生肖的逐渐普及,一直持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