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分级处罚?
一、根据违法程度,将违法行为划分为以下四类: 一般违法(情节轻微);
较重违法(情节较严重); 重大违法(情节严重); 严重违法(情节特别严重)。 二、按照不同的行为主体,将违法行为划分为: 单位违法;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违法; 直接责任人员(直接责任人)违法。 三、分别设定四种处罚的种类和方式。 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 责令停产停业; 吊销营业执照; 行政拘留;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设定不同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
五、赋予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 六、明确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
七、明确告知行政机关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过程。
八、明确告知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 九、明确告知当事人的行政复议权和诉讼权。 十、明确告知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 十一、明确告知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责任。
十二、明确告知行政处罚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条款。 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要区分违法情节的轻重和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行政处罚,使其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具体来讲:
(一)对于企业未构成犯罪,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并有明确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的,应当作出较大数额的罚款。
所谓较大数额的罚款,在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是指对公民罚款超过3000元、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罚款超过1万元。在其他中央主管部门,是指对公民罚款超过5000元、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罚款超过2万元。省级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以及中央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对较大数额的罚款数额作出具体规定。
(二)对构成犯罪的企业,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构成犯罪的企业追究其刑事责任主要有以下情形:1.违法数额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如非法排污达到一定数量,或者严重污染环境发生重大事故的;2.屡教不改,经行政处罚后仍然继续实施该违法行为的;3.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依法执行职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