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属什么五行?
这个题目其实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是“五行的归属”的问题,一个是对应关系的问题。 下面分别谈一谈这两个问题。 五行的归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五行这个体系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其具体怎么分配,却并没有定论。
《尚书》中认为火行在水后,土行为木后的;而《逸周书》则说水行为土后、火行为金前的。至于其他著作的说法就更多了……东汉时期班固等人在著述的时候对这些说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整理,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五行归属:水主智、木主见仁、火主礼、金主义、土主德——但这仅仅是一个归纳结论而已,是班固等人对各个学说进行归整之后的答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理”。
那么为什么五行要按这样的顺序来排列呢?这是因为古人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具有“生克”的特性(比如水能灭火),于是古人就把这类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性的东西给分到了一起,并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类”;把同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之后,古人又发现了有些事物可以生克,但不能被克,例如天地万物都不能克火,所以火为最旺盛之物;但有些事物却可以生克且不会被克,如水与火,这就构成了“生克”关系的最小单位——“行”——五行由此而来。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对应关系。 在古代的五行体系中,每个事物的归属并不固定。以五行中的金为例,在五行体系建立之初的商代,金指的是青铜器,但在周代就变成了指刀剑之类的东西,到了战国时期就更变成了武器的代名词;而在汉以后的时代中,金又被赋予了“金属”的概念。因此我们在研究古代文献时,需要将当时的背景考虑在内才能得出正确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