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寺庙是什么行?
庙(miào),形声字,从礻、皃(mào)声。本义是指供神佛或祖先的建筑物和地点;也指佛教或道教的寺院。 “庙”是后人为了祭祀而建造的宗教建筑场所,“寺”则是古时官署所在。 《说文解字》中说:“庙,尊祖庙,从示,宀聲。”“示”即祭祀之意;“宀”表示房屋,合起来解释为供奉先祖的房屋。
后来,人们将用于祭祀祖先的神社称为“庙”,例如家庙、祠堂等;把供佛道神仙居住的地方称作“寺”;把帝王的寝宫称作“宫”。这些说法与上面提到的“示”与“庙”的意义都是相对应的。 中国自古信奉多神教,所以庙里有数不清的神灵供人祭拜,因此,一般所说的“庙宇”实际上就是指的佛、道两教的庙宇了。
中国各地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佛教庙宇存在,如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等等;而道教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南方,最著名的莫过于江西龙虎山上的天师府了。不过,随着历史发展与朝代更迭,一些曾经繁荣一时的寺庙逐渐衰败甚至消失不见了。那么,现在还存在哪些古庙呢? 北京有建于元末明初的潭柘寺,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该庙曾遭受劫难,后在1986年重新修缮时,发现殿内还有明朝正德皇帝题写的“大光明禅院”匾额; 河北有个正定大佛寺,始建于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后毁于战火。现存建筑为明清重修之物。寺内有国内最大的一尊释迦牟尼像,高23.3米;
江苏南京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香火一直很旺哦! 在广东韶关曲江县东南有一座南华禅寺,是我国禅宗六大祖庭之一,至今仍有僧人居住于此。 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也是唐代遗物,塔身有15层,高45.7米,比大雁塔小得多,却更加小巧玲珑。
其实除了汉族的庙宇外,我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着传统的寺庙文化,比如云南的傣族,他们的佛寺叫“曼听”,意思是大寺院,这里的曼听公园就是一座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公园;西藏的寺庙也叫“桑嘎玛尼堆”或者“桑顶喇嘛庙”,据说这里曾是文成公主在西藏的驻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