汧字五行属什么?
“汧”字的五行属性,在古汉语中的解释是:(qiān)“汧,沔水也。出陇西汧山县东而东南入渭”(《说文解字》);或曰:“汧,汧陇也(同上)。”由以上引文可知,在《说文解字》中,把“汧”字作为“沔水”的专名用字看待; 那么,什么叫沔水呢? 东汉许慎在其《说文解字·水部》中解释说: “沔水出陇西首阳县西北景尾山……” (据清段玉裁所著《说文解注》转引) 从这段引文中可以看出,所谓“沔水”,就是发源于今天甘肃省境内、流经陕西省入渭河的一条河,其源头即今天的甘肃秦安县莲峰乡境内的景尾山。 后来,王念孙在他的《读书杂志•卷二•说文七》中又补充道: “按今沔河,自陕西褒城县东北流人四川绵竹县境,至德阳县北入于涪江者,谓之涪北沔,又东过什邡县北,乃入于江。今以汉沔言之则曰沔中;以唐以来沔言之则谓之涪北沔矣……今沔州亦因故沔而得名焉”(据民国九年(公元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黄侃辑录《王念孙先生丛书》转引) 根据上述资料可知,所谓的“汧”,其实就是古代的沔水,而古代的“汧”和“沔”二字,其实就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罢了! 所以,综合起来看,按照今天的汉字学理论来讲的话——“汧”这个字就属于典型的“会意兼形声”字形了——既表音(“干”),又表意(水流之意)。
顺便提一句:根据上述材料还可知道,今天的宝鸡之所以又叫作“汧阳”,就是因为这一带曾是古代沔水的流经地嘛! 至于第二个小标题里所讲的问题么,那就得看看题主所说的那个“姓”到底是怎样得来的问题了。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在《百家姓》里面,排在第85位的那个姓氏,就正是来自于“汧阳”这两个字。 这个姓读作“jiāo”。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 一是《百家姓》成书之时,该姓已不再是以原封不动的“汧”来作为家族标识的了,所以,也就只能“取其半”,将其简写作“焦”字了; 而二是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汧”字的古义为何,更不知其与“焦”有如此之深的渊源关系,所以就只好简单地把它当做是与“樵”一样的一个表示动词含义的字来看待了 ——这大概就是“千淘万漉虽辛苦”的来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