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踮脚怎么办?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的存在不自觉性踮脚走路的不良习惯,而家长往往误认为是孩子神经发育尚未完善所致。对于学龄前儿童,如果经常踮脚走路,要排除脑瘫或肌营养不良的可能。
一般认为,脑瘫性斜视足畸形是下肢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而足内旋是最基本的畸形,它影响到髋部、膝部和踝关节的运动。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特殊的剪刀步态或类剪刀步态。在该类患者中,80%以上可出现尖足畸形,其中60%存在病理性的、不可过度背屈,其足踝部的三关节出现固定畸形是引起脑性瘫痪患儿踮脚走路的根本原因。
而对于肌源性肌营养不良患儿来说,踮脚走路是肌源性肌营养不良早期的主要症状。肌营养不良,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代谢异常导致肌肉变性、坏死的疾患,其中90%为遗传疾病,是因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患者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近端肌肉逐渐进行性的肌力减退、萎缩,部分患者可出现双侧腓肠肌假性肥大,该类患者,大多于学龄前出现走路“翘头翘尾”、腓肠肌肥大和鸭步样等特殊体态。专家特别指出,如肌营养不良影响到呼吸肌、心肌时可危及生命。
专家认为,虽然脑瘫患儿和肌营养不良患儿,均有不自觉性踮脚走路的现象,但前者多发生于3个月~6个月,后者大多于1周岁~2周岁时出现。因此,建议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应多加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有踮脚走路现象,应及时到医院进行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