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儿童多动症?
1996年5月19日-25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了由150名各国专家参加的儿童多动症国际研究会。大会明确了儿童多动症的定义:“儿童多动症(ADHD),是指智力正常,但有注意力涣散,活动量过多,控制能力差,常因外表言行或头脑中突然迸发出一种理念,而忽视原来的主题,常因外部的刺激,而不能专注于一件简单的或非常熟悉的任务,常因无法约束自己,而在不能忍受的情况下,引起攻击性的或破坏性行为”。此定义对ADHD的特征,包括智力,情绪,行动,语言,人际关系作了广泛的阐述,突出了此病对患儿学习,行为的影响。在此定义下,各国专家对诸如ADHD的发生率,患病年龄,男女之比,预后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特征:
(1)活动度过高。如:1岁前的孩子坐立,来回跑动;1岁儿童爱跳;2-3岁儿童活力充沛,难以静坐;4岁以上的孩子则表现为:坐立不安,上课时小动作不断,不听话,喜欢打架,常去侵害其他小朋友,讨厌上课,常因外部的刺激,而不能专注于一件简单或非常熟悉的任务。
(2)做事精力不集中。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有时一边写作业,一边发呆,一会儿去厨房翻调料,一会儿又跑到电视柜前看电视,总是无法专注做一件事。
(3)做事或说话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孩子忘记带去学校的东西放学后才想起,或考试时马虎大意做错题。
(4)说话不谨慎。在禁止说笑或禁止谈论某一话题时,孩子却谈起话来,且口无遮拦,无所顾忌,甚至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语。
(5)性情转变快,情绪冲动。如:孩子生气时,摔打或撕碎玩具;不高兴时,有的打骂父母、骂骂咧咧;还有打人的,甚至有杀人的念头。
(6)记忆力差。孩子记忆力差,学过的东西很快忘记,没有持久性和敏感性。
(7)学习成绩差。例如:书写困难,错字,写错别字。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作业本上的名字都不是他本人的。上课时易分神,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时总感到困难重重。甚至有的人一到学校门口,就开始发脾气,起立时摔烂书包,课堂上有破坏性行为。
儿童多动症应如何治疗
一般对学龄前儿童,先采用中医保守疗法,如中成药、穴位注射、推拿、针灸、闭目静心训练等疗法,对孩子进行专业系统的治疗,一般患儿5天左右就会有明显的效果,服药一段时间病情会得到控制,直至痊愈。如果病情严重,建议去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采用药物治疗。如金锁金针治疗仪,能够改善脑部血流,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达到治疗少动症的目的。在儿童多动症的临床上还有一种临床心理疗法,即:心理治疗。如:言语交流、音乐疗法、运动疗法、游戏疗法和放松疗法。对症状较轻者,辅以心理疏导,进行同情、耐心解释,加强教育。对于父母应进行健康教育,了解该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同时教育孩子改变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采用支持、诱导的方法,消除孩子紧张心理,缓解冲动情绪。对严重多动症患儿可采用分时期治疗,在临床的心理疗法。对症状较轻者,辅以心理疏导,同情、耐心解释,加强教育。父母应了解该病的病因,避免对孩子过分关心,避免“放大孩子的优点,忽视孩子的缺点”或“放大孩子的缺点,忽视孩子的优点”的偏激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严厉和苛刻,会使人感到难以与之相处而不轻易接近孩子。即使孩子做了好事,也不敢大胆赞扬和鼓励,反而会指责孩子。长期得不到家长的赞扬,孩子会变得冷冷冰冰、死气沉沉,言语少有礼貌,没有礼貌,甚至违抗父母,与父母对着干。对孩子的品德,兴趣,爱好等都不闻不问,使孩子变得性格孤僻,心情抑郁,自责自怨。对症状较重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法。对控制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功能不完善可用药。对控制兴奋过度可用抗忧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