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脚发黄怎么回事?
手脚发黄怎么办
1岁以前,孩子都是通过母乳和配方奶粉来获取营养的,它们所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足够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宝宝不需要额外进食,如不能吃甜食和水果,以免造成体内含糖量过高,进而使体内血糖增高、尿素含量超标而引起手脚发黄。
化验胆汁,看胆红素是否偏高。小孩子黄疸的原因还有很多。建议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做尿检、大便检、肝功能检查(看转氨酶是否升高,胆红素是否偏高)和B超检查,以便医生查明病因,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生理性黄疸
小儿出生时,血红蛋白较多,易转化为黄色的胆红素。而且肝脏功能发育不全,胆红素不能正常分解,以致升高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而引起黄疸。此种情况不必用药,只要提高患儿胃肠消化功能,促进大便畅通,大便中的酸液等代谢物,便可使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胆酸,从尿液中排出而消退黄疸。
病理性黄疸
母亲怀孕时患肝炎,新生儿黄疸和患儿原有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新生儿肝功能缺陷,胆红素代谢异常等病,均可引起黄疸。此情况就应就诊,请医生检查肝功,及时找出病因,进行病因治疗。
早产儿黄疸
早产儿宝宝皮肤黄,往往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出生后慢
慢地,甚至是一年当中,渐进型地出现皮肤发黄。这种变黄不是由于肝炎、黄疸病等引起的,而是由于早产儿存在先天性胆红素代谢紊乱,出生后的一个月左右,出现“生理性黄疸”。如果不严重的话,可以吃点药,多休息,饮食清淡一点,过一段时间会自然好。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如果症状不重,可以停母乳三天,母乳性黄疸的症状会减轻,如果再吃母乳,黄疸会再现。如果宝宝是吃的母乳,有黄疸是很正常的事,停吃乳制品,多吃点西红柿、西瓜等果蔬,多补充水分,可以清除肠腔,缩短肠道杀菌的时间,降低黄疸。
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症指由于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常见的有:
①ABO型溶血型,即新生儿溶血病。因父母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A、B、AB型血母亲怀孕怀孕期间、分娩期或哺乳期,可能被“未知因素”致胎儿或婴儿发生ABO血型抗体。一般情况下,父亲无关。主要是孕妇自身血清和胎盘血中形成(胎儿在子宫内可通过产道感染,也可能是婴儿与胎盘之间的脐带侵入了孕妇的血中),故为母子体质的遗传缺陷,是血清中产生对抗胎儿红细胞的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凝集“自身”红
细胞,发生溶血。A、B、AB型血孕妇,在妊娠早期的孕妇贫血倾向或宫内细菌感染等,都可使胎盘的抗体增加,可能损害胎儿血细胞,或胎儿出生后又成为黄疸。
②RH溶血病,即“胎儿溶血病”。母亲为RH阳性,胎儿为RH阴性时,引起RH溶血病。此病较新生儿溶血症凶险,病情重而死亡率高。
其它
小儿黄疸还有肝胚细胞瘤,它大多见于10岁以下的小儿,黄疸是逐步出现的,逐渐加深,而且伴肝脏肿大、充血、疼痛。此病虽少见,但危害性大,是引起小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还有慢性溶血性贫血,如败血症,溶血性链球菌、斑疹伤寒、黑热病、感染性黄疸病等都多发生于新生儿和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