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养多少项目?
说实在的,中国足球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体制问题和文化问题 中国体育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2008年以后,在金钱至上、商业至上的社会里走上了职业化之路。但中国足球在职业化的过程中走的并不成功。从甲A到中超,联赛水平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很多; 青训建设方面,除了少数几个有先天优势的球队如鲁能、恒大等有比较系统的梯队外,多数球队都是草率行事,青训基地的建设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基层建设。
而国外成熟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都有一个完善的从青少年选拔人才,培养运动员直至职业球员的一套系统流程。以曼联为例,其青训营每年从9岁到16岁的球员多达500多个,从这年龄段的球员中选拔出优秀的苗子进入一线队训练。 而我们的青训往往是临时抱佛脚,急功近利。像鲁能在04年雅典奥运会后专门组建青年队参加比赛和锻炼,这样的做法在现在来看是少见的。
而在更高年龄组的集训和竞赛上,我们更多的还是依靠体制的优势,靠从少儿时期就固定的训练和参赛体系来确保成绩。而国外的优秀俱乐部都是在通过不断地引进高水平教练和技术团队,采用先进的训练方法和赛制来提高竞技水平,并辅之以科学的医疗康复和营养学保证队员的身体状况。 中国足球目前缺少真正的职业精神,在待遇保障不足的情况下,场上场下态度不职业;在训练赛制不够科学的情况下,竞技状态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 在基础建设不到位的前提下,青训投入收效甚微,且缺乏长远规划……这一切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我们的足球职业化没到位,或者说,足球的职业化进程没能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