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间打春?
现在已经是3月4号了,今天就是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节气到来,意味着冬去春来,万象更新。人们俗称“立春”为“打春”。 打春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用鞭子或者石头击打春天的意思,以此来提醒人们春天已经来临要开始春耕生产了。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在这一天“打春”的习俗。民间以“打春”象征春季开始的说法源于《周礼》。
“正月之朔,……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立春之时,天子先服黄衣,执黄色圭,立于东郊,迎日而朝。”(《礼记·月令》)至北宋时,“迎春”仪式开始固定到“立春日”进行。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绘当时京城开封“立春日,士庶凡有田者皆备锄镢锸,取河渠泥,自为一炉,烧炙糯糕,名日‘炊锅’,以祀耕夫。其炉或拴系小船之上,或置门边。”
明清时期,“打春”则成为了祭祀土地、庆祝丰收的盛大事。明代小说《西游记》第七十一回写道:“那太子把沙和尚的包袱解开,里面有一纸文书,递与唐僧道:‘师父,此是土府文书,调遣你西天拜佛求经的人,速速前往。’”这“土府文书”实际上就是土地神的邀请函——“春牛帖子”。
北京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打春”习俗。立春前一天,人们在田头竖立一旗,旗帜上写着“春官”二字。立春当天,“春官”身着绣有日月星辰纹样的彩袍,由四十九个小伙子抬着游街。游街结束后,“春官”回到起点,将旗帜插在田头上。这时,百姓们纷纷向“春官”送春牛图和桃木条,表示感恩和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