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第几个月长牙?
宝宝在6个月左右乳牙开始萌出,不过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不一样,牙齿的萌出时间早晚以及顺序也有区别。 一般来说,宝宝在4-10个月内萌出第一颗乳牙都不算晚,家长不需要太担心。但是,如果宝宝已经超过了10个月还没有长出第一颗牙齿,那么就属于牙齿萌出不协调了,需要及时就诊,明确原因。 除了牙齿萌出的时间,家长要格外注意牙齿的整齐程度。因为如果乳牙不整齐,那么换牙的时候恒牙排列也不容易整齐,很可能导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所以,当宝宝出牙后,应注意乳牙的生长情况。
1、出牙顺序有规律吗? 一般情况下,小儿出牙的顺序是下颌先于上颌,牙齿也是由前向后逐渐萌出的。 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
2、如何帮助牙齿顺利萌出? 为了促进牙齿的萌出,家长可以这样做:
3、怎么判断宝宝有没有好好刷牙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检查孩子的牙齿,看看是否有软垢和牙菌斑,如果有,则说明孩子没有认真刷牙或者刷牙的方法不够正确;还可以观察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很厚并且呈白色,也说明孩子没有认真刷牙或刷牙方法不正确。这时候要及时调整孩子的刷牙习惯。 也可以观察孩子的口腔是否出现口臭现象,如果出现了,可能说明孩子有牙齿龋坏或是胃肠功能紊乱,应该及时诊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宝宝牙齿的清洁离不开家长的帮助,但最好的帮助方式是引导孩子养成自主刷牙的习惯,这样不仅能有效预防牙齿疾病,还能为孩子日后独立承担口腔保健的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小宝宝的长牙,首先要说的是小宝宝长牙的个体差异特别大,有的孩子在4、5个月的时候就开始长第一颗牙了,有的孩子到了10个月也没有牙,这样的差别属于正常的范畴。平均来说,孩子在6个月到8个月之间开始长牙,也有的孩子在一岁、甚至一 岁半才开始,如果孩子超过一岁半还没有长牙,那需要到医院做微量元素的检查,看看是否存在缺钙或缺锌的情况。
孩子长牙时的一般感觉和现象
小宝宝在长牙前或者在长牙期间,妈妈们会发现孩子有一些异常表现,比如流口水、手老往嘴里放、吃饭时不怎么好好吃而总嚼不咽、手指磨牙床、情绪烦躁等。还有的妈妈说到孩子高烧、腹泻也是长牙引起的。需要强调的是,孩子长牙最多见的是流口水、爱把手放到嘴里,其他的一些症状并非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如果出现高烧、腹泻这些情况,首先应该考虑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不要都归到孩子长牙的因素上。
孩子长牙时的正确护理方法
孩子长牙有早有晚,妈妈们都很关心该怎么护理才好。孩子长牙时护理的重点在口腔周围的皮肤和小手的卫生,因为流口水和吸手指会增加这些部位的感染机会,所以应该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小手在接触口腔以后也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把手上携带的病菌再次接触到口腔,或者接触到皮肤引起局部的红肿。
在出牙前和出牙过程中,如果孩子牙龈痒痒的,可以给孩子选用一些适合小宝宝使用的出牙磨 gums(牙龈) ,轻轻按摩牙龈,或者给孩子一些磨牙环,让孩子磨磨牙来缓解痒痒的感觉,这样既能够锻炼小宝宝的咀嚼能力,还有利于出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磨牙环是冰凉的,应该在大人的体温下暖和一下,比如大人拿着在手里温一下,或者放到凉一点的水里泡一泡再给孩子用,因为温度过冷的磨牙环更容易引起牙龈局部淋巴结的肿大,孩子会出现频繁的张口、拒奶和不明原因的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