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玩翼装飞行吗?
先引用一篇旧文,再给出我的答案。 这篇文是我在2014年写的关于国内翼装飞行现状的调查报告。文中提到的“我们”是指“我们团队”;文中提到的“他们”是指“他们团队”;“我们”和“他们”共拥有两架教学用飞机(一架运五,一架活塞式飞机)。 当时中国的翼装飞行处于什么阶段呢?可以看一下这张图 图里面是在江西上饶开飞的三个团队,都在尝试在国内开展翼装飞行教学活动。
我当时问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开飞?他们说:“这里离大城市远,又没什么名胜古迹,不会有人过来的……在这里飞安全性高,万一出了事故,也没人发现。” 我问他们知不知道有关部门对开飞的条件要求?回答说:“知道一点,要建设一个飞行场地,向相关部门申请……” 其实他们说的不错,在当时的条件下,国内确实没有哪个区域适合发展翼装飞行运动——无论是从安全考虑还是从管理和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均如此。
我调研过国内几个想发展翼装飞行的基地,结论都是一样的:除非彻底重新建设基础实施,否则不能开发。后来我又咨询过一些从事通用航空业的业内人员,得到的答案是基本相同的——国内目前没有适合开展该项运动的场所。 如果说上述言论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在2013年发布的《航空健身俱乐部管理试行规定》中关于开展翼装飞行活动的条件限制: 在文件发布后,我再次访问过这几个团队,得知他们已经全部解散,因为开展这项活动实在太难。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2016年在土耳其意外失事的两位翼装飞行员被我国官方誉为“勇士”,并派出专机运送烈士遗骸回国。
现在回头来看这个问题,我想说:既然当年在境内无法开展翼装飞行活动,那为何还要允许部分机构和个人以培训为目的购买运五飞机?我至今记得那架运输机的注册号—— B-9181,属厦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