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是什么故事?
负荆请罪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背着你荆条去请人责打,表示主动向对方认错、道歉。(荆条:一种草,荆山的特产。古时用来做鞭杖)。
这则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有两位得力的大将,一位是廉颇,一位是蔺相如。有一天,赵王派廉颇为将军带领军队去抵抗燕国的侵略。老将廉颇和蔺相如一起讨论抵御外敌的方法,两人因为意见不同而吵了起来,相如不愿意和廉颇一起联手抗敌,而返回秦国。后来,相如被秦王扣押,廉颇见抗敌之事不能顺利进行,便卸下铠甲和武器,背起了荆条,到蔺相如的居所,主动去负荆请罪。蔺相如看到廉颇主动前来道歉,便原谅了他,两人合好如初,并结成了刎颈之交。
从此之后,他们同心协力,共同指挥赵国的军队,打得燕国狼狈逃跑,赵国赢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宽容待人,有时退一步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有时彼此让一步,对双方都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