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橙色属什么颜色?
“五色”,是在古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颜色分类方法。它最早见于《书经·洪范》篇,该篇提到:“五行者,谓金、木、水、火土也。” 这里所说的五行与如今世上的五行学说(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完全是两码事。它是把宇宙万物分为五大类: 东方为青色(木色);西方为白色(金色);南方为赤色(火色);北方为黑色(水色);中央为黄色(泥土的颜色)。
古人根据星象变化来划分季节并指导农事,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着一种色彩。这就是五方五行的起源。 而“七色”的叫法则起源于二十八星宿。在黄道的两侧各排列着十二颗恒星,总共二十八颗。这二十八大星宿被分成四组,每一组的七个星宿分别用不同的颜色作为标志,称为“四象”——太阳所在的南边是朱雀,北边是玄武(龟蛇合体),西则是白虎,东则有青龙。 在《礼记·月令》中就有关于“四象”的记载:“孟春之月……其色青,其帝太少,其神寿星。”“季冬之月……其色白,其帝颛顼,其神玄冥。”“春分之日……一阳升,其色赤,其帝神农,其神祝融。”“秋分之日……阴阳平等,其色黄,其帝帝喾,其神后土。” 可见,在周秦之际,已经有了紫色这个概念。
秦汉之后,儒家经典被奉为官方思想,《礼记》中的内容成为士族阶层必须学习的课程,所以七色从此深入人心。紫色也就成了高贵颜色的代名词。曹植《七启》云:“昔在紫宫之上,上帝谓之曰。”李善注引王逸话说:“太微,天子庭也。紫,君臣之分。”后来“紫袍”又成了官服的代称。 而在民间,则将红、绿两色视为高贵色,唐刘肃《大唐春秋》卷三十四“武惠妃杀太子”条载:“太子服皂荚,染衣作深青色。”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八“皂隶服”条也说:“今府州官皂多青衣。”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十六“树艺”中也谈到南方一种珍贵的木材可以做染料,“其色作胭脂、桃红、葱绿诸色,而尤以葱绿为贵。” (清)黄周星《人镜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