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中午生肖是哪个?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2地支中,有一个特殊的——午(与十二时辰的“午”相同),它既不是一个完整的时辰,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一天。这是因为,在24小时制中,正午12点又复归子时,故有“一夕之间,阴阳更替”的说法。午不仅不是一天,也不是一辰。这样,在12个时辰之中,就有两个相同的时辰了(于时、未时)。因为子午相对,阳极,故叫作“六冲”;而于、未相害,阴极,所以叫“六合”。
由于没有单独的午日或午月,故而在干支纪年中,单数年的午月是五月,双数的午月是六月。 《尔雅·释天》云:“太乙,贞卜之日也。”郭璞注:“今《易经》所谓‘大衍之数’也。”可见,大衍之数是古人用来占卜的数目。由一画开始,依次重画为二、三……一直到九,然后再依次循环。这样,六十对卦就可以排列出来了: 其中,五和十是偶数,属于阳;一和三七九是奇数,属阴。从五十开始,每一循环,都是一阳配一阴,阴阳平衡,称之为“逢阳必阴”“遇阴则阳”。
到了周文王的时候,他演算了上古至他当王的64卦,并作了卦辞。后来,周公旦在他父亲研究的卦象上作了论述,称《周易》。《易·系辞下》说:“自虞氏兴,盖尝用蓍矣。”这就是说,虞姓王朝开始时用蓍草算卦。那么,他们所用的筮法大概和汉初的筮法是一样的吧!
据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注,周代采用的筮法是把50根蓍草分成两份,每份25根。问事的人先指定一卦,然后把这50根蓍草合在一起摇动,按一定方法分割成两部分,形成两卦,谓之“覆卦”“变卦”。根据这一卦的爻象(爻位上的阴阳数字)来定吉凶。如果问事人还不明白,就再摇一次,重新分卦,两次所得结果互相参照,以定断语。 如果仅仅如此,那确实很简单了。但问题在于,古人把50根蓍草分两半后,一半放在案桌上,另一半让问事之人拿着。此时,案桌上的那部分蓍草所形成的卦是“覆卦”,问事人手持的那部分蓍草所成的卦是“变卦”。“覆卦”与“变卦”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互卦”。 “互卦”的推算方法是:将“覆卦”的上下二爻互换位置,变成一个有六个爻的新卦,这个新卦就是“互卦”。
如豫卦第二爻变为阴爻,变卦为随卦,其互卦为明夷卦。又如屯卦,初九变阳爻,变成震卦,其互卦为巽卦。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互卦是相对于问事者本人而言的,如果换一个人,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例如,一个人问前程,以官居何职定吉凶,他自己的身份是“初九”“九五”,相应的互卦便是“坤”“乾”;但是,如果一个人问的是父母是否安康,那么,他的身份就变成“家人”,“互卦”就变成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