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成功吗?
非常成功,而且是超乎想象的成功。 先放数据说话——2014年到2019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速为6.8%;2009年中国GDP总量约为53万亿人民币,到2019年达到了99万亿元(注:下图GDP增速均为名义增速)。
以2009年的GDP为基础,平均每年翻一番,也就是在2019年的时候中国GDP能达到美国70%左右。但实际的GDP总量是美国的89%。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规模在十五年里扩大了将近一倍! 那如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购买力平价指标换算,中国的GDP更是比同一时期美元GDP增长了约三倍。 要知道,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GDP仅相当于全亚洲的六分之一。而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了。
在人均GDP方面,同样是从不足世界均水平的一半上升到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当然,GDP不能完全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比如美国的人均GDP就只有我们的六七成,但是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是我们的近两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我们的一倍多。不过这已经足以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了。
除了量上去了之外,还要看质的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要是做“加法”,把蛋糕做大,同时还要做“减法”,除去浪费,所以还有另外一组数据非常有意思。 中国的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为税收和土地出让金两大块,其中税收占主要部分。从1994年开始分税制改革之后,税收一直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土地出让金的数额要比税收明显要大很多。
下面这张图显示的是历年来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税收和土地相关收入占比的情况。可以看到,虽然财政收入中税收的比例一直在上升,但土地出让金的比例也是在稳步提升的。 这也表明经济的增长不仅带来了GDP总量的翻倍,同时也带来了财政收入的增加。而财政收入的增长一方面来源于经济增长带来的税费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土地交易的金额。
当然,这些数字都说明中国是经济上的巨人。 但另一方面,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这几年一直居高不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城镇化问题等等。 还有改革开放以后留下的诸如三农、环境等旧账要还。 新账老账一起算,如何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我们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