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什么生肖?
人言可畏,指人们议论起来很可怕。常用来形容社会舆论力量大,影响人很厉害。其实这句话是有出处的。 出自《诗经·郑风·叔于田》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意思是,哥呀弟呀,怎么耳朵都塞上了。比喻有耳无闻,对别人的话不加以理睬。 《礼记·檀弓下》也有记载“君召使摈,曰‘某国有贤卿,未之知也’,对曰‘于是乎为之耳目,若此则彼,彼则此;虽未之知,斯必问之’”,意思是说,国中有贤德的卿(相当于现代的宰相),可是君主不知道,于是派我去打探。我去了以后,观察了这个人的德行,又回来了。虽然君主还没有认识他,但已经打算录用他了。
可见这个“充耳不闻”的典故是有出处的,而且和这两个字相关的记载,在古籍中也是比较多见的。 用现在的话翻译一下《郑风·叔于田》这篇诗歌,大意是这样的:大叔(伯夷)和小叔(叔齐)去打猎了,姑娘们就去野外迎接。大叔长得高大威猛,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长长的帽子,看上去真像一个英俊潇洒的猎人!小叔呢?有点胖,戴着斗笠(古称“弁”),看上去真像一个勤劳可爱的农家小伙!
姑娘们看到大叔,心怦怦直跳,脸羞得通红,可是却不敢上前打招呼,只好悄悄跟在大叔身后,看着他骑上马,走出大门。 小叔见了,心中暗喜,加快速度向姑娘们走来。姑娘们害怕极了,吓得转身就跑,边跑边喊“叔啊,你戴的帽子真漂亮!”“叔啊,你能不能告诉我去哪里打猎?”
当然,这首诗写的只是春秋时期卫国一个普通贵族家庭日常交往的场景。但我们已经可以从中一窥“人言可畏”这句成语的本来面目了——古人早就明白告诉了我们,流言可畏,言语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能够毁了一个无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