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五行属性是什么?
冻者,水坚也 冻土,即冰冻的土。《周礼》有“掌土圭之法”之记,所谓土圭,就是立在土上的标杆,用来测日影,定季节的。在河北磁山新石器遗址发现的“测景台”,是现存最古老的土圭。 这里提到的土,其实指的是土地或泥土、沙砾的混合物,其密度比沙石要大很多。把一块土壤放在水里去测定它的密度和浮力,可以知道它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从而推算出土壤的含水率——这个原理现在仍然被用于农田的水肥控制和监测。但是,人们发现用冰块做成的冰圭(见图1)来测量的时间比用土圭要准确好多倍。因为土的性质比较复杂,而且受到地下水等的影响变化很大。而冰的比重接近1,又非常纯净,易于成型,测量精度很高。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正冬至”的记载,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利用冰的圭表。 图1 汉代的“覆盆式”冰鉴(冰箱)
到东汉时代,有人提出用“漏刻”的方法来测量时间。他们把一根管子埋在冰里,管的一端敞开,另一端连接着指针,利用水流缓慢流动的原理来计算时间。这种仪器在现代被称为“水钟”,是一种最原始的机械钟。 东汉后期,人们把水钟改装成“运水法”,以水代砂,做成机械摆锤,实现了钟表机芯的自动化。到了宋代,人们又发明了“水银计时仪”(见图2),通过管子里的水银上下运动来显示时间,并已应用于生产之中。这种仪表一直使用到近代。
图2 宋代的“水银计时仪” 用冰冻土的方法来测量时间的精密程度一直延续至今。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城关出土了一件战国丝织品——绣品“鸳鸯蝴蝶图”。这一绣品上的彩色图案是用两种颜色的线段按照一定的规律织出来的,经科学家复原后,发现其中一条线是一根直径为0.04毫米的细铜丝,上面均匀地排列着368个圆点,表示时间每走一步,圆点就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这种计算设备一直被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被电子计算机取代。真可谓是“千年往事从头忆,霜雪交侵鬓边白”——可称得上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计时仪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