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了几个月?
1850-1930年,整个亚欧大陆的气候一直偏冷(被称为小冰河期),这是当时欧洲和中国都普遍存在饥荒和灾年的主要原因;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澳大利亚野兔数量爆增、北美印第安人和西伯利亚猎民大量死亡的主要阶段。 进入20世纪之后,在1917年到1942年间,全球又相继出现了四次寒流,波及地区包括北美、欧洲和日本,导致这些地区的作物歉收,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粮荒。
第一次是1917年到1918年的俄国内战时期,白卫军控制区发生了饥荒,高达两百万难民逃往苏联中部,其中一部分后来加入了西伯利亚征伐。 这一次寒流还导致了“非洲之角”(埃塞俄比亚)的饥馑,数百家村庄的人口锐减。
第二次是1932年至1933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地区出现了严重霜冻,迫使农民砍掉田里的蔬菜以换粮食,纽约市也出现暴乱,人们抢购食物。
第三次发生在1958年到1060年的苏德冰河期里,西伯利亚大片土地成为无人区,北极圈内的雅库特人为了躲避寒冷,从斯捷帕斯克以南的定居点大举南下,进入阿尔泰山脉寻求温暖。
第四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由于北非和中美洲的旱情,全球谷物的价格一度飙升了三倍。 这一时期中国华北地区连续5年发生干旱,引发重大粮食危机,各地出现了大批“捡麦穗”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