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宝宝脑瘫会笑吗?
如果检查没有脑损伤,单纯运动发育落后,不考虑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CP),是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神经损伤,出现肢体障碍,如:运动不足、姿势异常等统称。而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其他障碍不在此次讨论范围内。
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千分之四到千分之五;大多数患有此症的婴儿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患病原因;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根据受损脑区不同,患儿可表现为感觉、认知、语言、行为等不同的障碍,也可组合出现。但绝大多数患儿都会伴有运动能力的缺陷,出现肌张力增高、步态异常等症状。
1个月左右的宝宝会出现一个生理性的烦躁期——对周围事物敏感,情绪易激动、易哭泣,夜晚醒着的时间延长。随着月龄增长,大部分宝宝的烦燥期会逐渐消失。 但若在4-6月的时候,宝宝依旧容易哭闹、脾气大,并且存在喂养困难的情况,就要考虑是否存在神经系统问题的影响了。 7-8个月的孩子已经会爬,且站立时多呈足尖着地,走路时容易摔跤。
9-12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学会站立、行走,但是步态不稳容易出现呛咳、吐奶现象。有些孩子虽然满周岁,但仍然不会独站、不会说话。
这些表现均提示可能存在运动能力发育迟缓的问题。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评估,确定是否由脑损伤所致,并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 如果错过最佳干预期(3岁以内),脑瘫儿通过康复训练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