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红除权好不好?
对于投资者而言,除权是股息分配政策的结果之一;但对上市公司来说,除权是一项决策行为或选择。 除权日是指股权登记日后的下一个交易日,该日收盘之后拥有剩余权益的股东,能够分享上市公司成长所带来收益的权利被划走(即失去了这个权利),故称为除权。除权日的开盘价并不一定等于除权基准价,除权参考价根据信息披露原则,公司必须在除权日前后公开刊登公告,告知除权基准价的计算方法以及股票复权方式等具体内容。所以一般地,在除权日当天就会有各种版本的除权参考价的计算公式被刊登在媒体上。 对于中小板、创业板和主板的股票,除权基准价的计算较为简单,但个股情况各异,具体请查阅相关公告。 从本质上讲,除权就是股息分配政策的最终结果的表现形式——现金分红的现金红利来源于上市公司的未分配利润或者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资本公积金,股价下降使每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总市值没有发生变化,而送红股的每股净资产因股本扩张而上升;配股的每股净资产因发行新股降低了原有股东的比重而有所下降——这导致了除权后的市场价格相对于除权前的价格水平有所降低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除权效应,也就是俗称的除权除息。由于A股市场实行的是10%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和10派3的送红股方案,且目前多数上市公司不进行配股。因此一般情况下当股票发生除权时,往往会对股价有一个向下调整的过程。
如果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除权是一个负面消息,除息也是一个负面的概念。但如果从公司的角度来看,除权其实是一种选择。对大多数企业尤其是成熟的企业来讲,他们需要更多的资金去发展生产和经营,而不是仅仅满足于通过股利的发放来维持股民的短期收益,这就决定了企业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要考虑其发展的长远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除权是对公司长远战略的一种支持。 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来说,尽管除权的实质是将公司的资产注入到每股市价中去,使得股票的价格看上去很不合理,但实际上这种低价只是暂时性的,除权后的股票长期走势与未除权的股票并无明显差异,而且有的股票还会出现填权现象甚至大涨特涨;另外一方面,一些处于成长期的股票在进行高比例送红股的同时会使得股价的绝对数值有所下降,但是每股净资产却会因为股本的增多而上涨,此时若以市净率的概念来看待这只股票就会发现它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了。 由此可见除权对投资者来说是既不利也是有利的信息。 所以对除权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能片面地认为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