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种葫芦美国?
葫芦因品种不同而大小、形状、颜色差别很大,是为观赏而栽培的葫芦,茎长而分枝多,老熟的葫芦有丰富的纤维,可做工艺品。葫芦原产印度,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盆栽葫芦宜选小,应选择生长较快、结瓜较早的品种,以佛手葫芦、长筒葫芦、短圆葫芦和高庄葫芦为宜。佛手葫芦高35厘米至60厘米,茎粗壮,分枝力强,叶掌状深裂,单性花,果实浅绿,成熟时变黄色,下垂成长10厘米至15厘米,形如佛手的瓶状,果皮有凸起的网纹,果肉白色。
盆栽葫芦宜选25厘米口径以上的大的花盆,根据选栽葫芦品种的大小来定,花盆过大可1盆栽2株葫芦苗。因葫芦需肥大,在原盆内放入腐熟的马粪、猪粪、鸡粪等充足的底肥,上盆时,营养土以壤土、沙土、腐叶土各1/3的混合营养土为宜。
3月中下旬将葫芦种子放温水中浸泡5小时至7小时后,再放在28℃至30℃环境下催芽,2天至3天就可以出芽;如将浸泡后的种子用10mg的赤霉素浸泡6小时至8小时后催芽出苗更齐。如不能自己浸种、催芽,可购买已催好芽的种子种植。在浸种催芽期间备好营养钵(袋),如没有可备大塑料袋,袋底部打几个漏水孔,装好营养土备用。将已出芽的种子点播在营养钵(袋)或已准备好的大塑料袋中,上覆2厘米细沙土,浇透水后放在小拱棚中,保持温度20℃至25℃、湿度80%至90%,经4天至5天幼苗出土,出苗后适当降低温度,白天18℃至20℃,夜间13℃至15℃。经15天至20天苗长到4片真叶时即可上盆。上盆时剪好孔洞,将葫芦幼苗栽于盆中,浇透水后放在向阳处。在葫芦未封盆前,浇水应见干见湿,盆土不干不浇水,浇就浇透,以保持葫芦根系的活力。
葫芦上盆后,经3天至4天活棵,长出新叶后,每隔7天浇1次腐熟的稀粪水提苗,因葫芦前期生长需较凉爽的环境,故苗期温度宜低一些。
葫芦雌雄异花同株,有卷须并具有攀缘能力,为提高葫芦结果率,应搭架栽培。盆栽葫芦可做“人”字架、“一”字架,架长2米,长方形盆或圆形盆可“人”字架南北搭,“一”字架东西搭。一般早熟品种,葫芦上盆初期应着重于促秧,待伸蔓后,主蔓30厘米时留5片叶进行摘心,促使子蔓尽快发生。并选留瓜形好、坐果早的雌花,1秧坐1果,多余的子蔓及孙蔓全部摘除。留果的子蔓在幼果上留5片叶时摘心。为保证幼果生长发育,应每隔5天浇1次液肥(用腐熟的人畜粪水加复合肥配成)作追肥。也可将腐熟虾蟹壳粉末、鱼骨粉或酱渣施于盆内。进入高温后,浇肥水和叶面喷肥均应在傍晚进行。为保护植株及幼果生长,提高坐果率,在高温到来之前应做好防御蚜虫、粉虱、蓟马和病毒病的工作;并做好高温期的管理工作,防止高温炎热造成幼果发育不良和落果。在果实生长前期,除施好液肥外,盆土还应保持湿润,水分供应不足,应早晚在植株上喷雾清水,并在根部浇水。此时盆栽葫芦应放在半阴处,避开高温烈日。在立秋前后盆栽葫芦上盆初期及幼果已长到拳头大小时,应将葫芦藤蔓在支架上引绑;并根据生长及时引绑。防止大风把蔓折断,也便于通风。在7月至9月初,盆栽葫芦正处于幼果膨大期,有时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及盆土所限,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