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亚新几内亚时间?
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了多个概念: 1.“北京时间”到底是什么? 2.为什么用“东八区”而不是“西八区”作为计算依据? 3.西八区和东八区的具体划分是如何确定的? 4.为什么把西八区分成两个时区? 5.什么是标准时间? 6.如何推算地方时? 7.为什么要建立世界时系统? 8.为什么要引入“协调世界时”,它和“原子时”有什么区别? 9.“协调世界时”如何计算? 10.“帕尔玛时”是什么?和我知道的“世界时”以及“原子时”有什么关系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尽量回答得简单一点。
1、“北京时间”指的是“中国标准时”的简称,即东八区区时——以东经120°为中心,将地球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覆盖的时间长度为30分钟;每个时区内,允许有不超过60秒的误差;每一个地区所采用的计时方法必须尽可能一致。简而言之就是——在位于东八区的北京,当太阳高度达到正午最高值的一瞬间,开始计时,这时的秒数所对应的时刻就是“北京时间”。由于存在误差,“北京时间”每隔几天才会准确到一个具体的时刻。
2、之所以采用东八区而不是西八区作为计算依据是因为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而西八区大部分位于热带。在热带地区,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较慢(线速度约为465米/秒),导致昼夜长短变化不大,很难确定正午最高值的瞬间。而在温带地区,这种情况就比较容易判断了。所以我国规定首都北京的区时为法定时间,称之为“中国标准时”,并用其作为计量各省份(除了广东以外)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广东省的广播节目播出时间以广州的区时光照时间为依据)。
3、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尽量简化…… 首先,地球被分解成了7个时区(实际上是24个时区的一半),每个时区以东经15度为界,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使用。其中,西八区由太平洋西北部及北美洲大部分地区使用,东八区则由太平洋东部及亚洲大部分地区使用。 而一个地区所属的时区,是由该地区的地理和时间特征综合确定的: (1)凡处于热带地区的岛屿(如夏威夷州)都划归为西八区;
(2)凡地处中高纬度的陆地都划归为东八区; (3)凡位于东西半球的边界线上,且被该界线从赤道以南或以北的地区也都划入了相应的一区。
4、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拥有东、西两侧的领土,为了避免边界上的矛盾,就不得不对东、西区时进行适当分割——也就是将原本24等分的大地圆改为了12等分。这样一来,虽然我国的领土被划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但每个部分都可以各享有时区的完整使用权。
5、这个定义有点奇怪,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所谓“标准时间”其实是指零时区(即格林尼治时间),即认为世界各地都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作基准。然而,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真正采用这种计时方式,它们都在各自的国家(或地区)内建立了新的计时系统。
6、地方时计算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是“横加时法”——在已知标准时间(零时区时间)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其它时区的时间差,便可得到所要计算的地方时。例如,若要计算巴黎的当地时间,只需在格林尼治时间的基础上,加上7小时即可。 用公式表示就是:T=T0+(T0-Tp)×n T:当地时间 T0: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 Tp:地方时间(巴黎时间) n:偏移系数 由于我国使用的是“东八区时间”,故n=1,即不管任何时间,只要把 “北京时间”加上7个小时就是当地(省会城市)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