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凡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第一次知道白凡的名字是出自于《大航海时代 OL 》,这款游戏里的白帆是一种货物,在东南亚地区非常流行,据说可以提升航行的速度,在暴风雨天气里也能安全航行。
后来学习了物理知识后才知道这是一种夸张的描述,实际上任何风帆都不可能增加航速,也不会在风暴中停止航行(除非船沉了),那么为什么游戏要这样设计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1、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让玩家可以在风暴天气里继续玩耍;
2、借鉴了现实中的例子,东南亚某些地区的季风的确是可以加快航行速度的,比如我国的华南地区就是依靠冬季的东北风进入南海,利用夏季的东南风返回,因此有了 “冬去春回” 的说法,这个风向的变化和《大航海时代 OL 》的白帆设定不谋而合。
除了东南亚之外,地中海沿岸也盛行使用白帆,比如在热那亚的水手手册中就有提到过白帆的作用和原理:在暴风中张满白帆能够使船只保持稳定,不会随意摇摆,同时因为白帆阻力的缘故可以使船只在风浪中减速,确保船员的安全。
实际上现代的风帆运动就很好地继承了这些传统,在暴风雨等恶劣气象条件下也可以出海比赛。 在我国古代也有使用风帆的记录,最早记载见于春秋末期的《庄子 · 秋水》篇: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方也。 ” 这里的 “负” 字有负载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的 “拖带” ,说明当时已经有了风帆装置。
在宋代朱彧所撰的地理书《萍洲可访集》中记载了一种 “顺风帆”: “ 顺风帆者,遇顺风,挂帆脚而驶。惟海水咸苦,不可食饮;海鸥、海燕、海鹘等鸟,不得其势,不能飞。 ” 这座岛屿位于现在的澳大利亚东海岸,在16-17世纪属于葡萄牙的殖民地,19世纪成为英国殖民地,所以葡萄牙语和英语在这里有着深远的影响。
到了近代之后,风帆船的主要作用从交通运输转向了捕鱼和捕鱼业,在西北欧地区广泛存在,我在法国北部城市尼斯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就看到路边挂着广告牌,上面写着 “海上渔猎,来和我们做同伙吧!”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风帆动力无疑是落后与原始的,但是在工业化以前,这种靠风力驱动船只的前驱技术无疑是最为环保的运输方式,而且也避免了煤炭、石油等燃料带来的污染问题 现在风帆动力在海洋运输领域已经越来越少见了,但是它在海洋休闲旅游领域却找到了新的生机,很多游艇都会安装风帆,在风平浪静时借助自然的力量前进,这样的旅程无疑会充满更多的乐趣,我想这应该也是为了找回逝去的“东方快车”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