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出什么生肖?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公元前2509年。据传在周代已经有冬至祭神祭祖的仪式存在;宋朝时,冬至开始成为法定节日;明清两朝,皇帝都在冬至这天祭祀天地、祭拜祖先。 时至今天,冬至仍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而在民间,冬至更是有吃饺子(馄饨)、喝羊肉汤等习俗。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吗?这里面可是有个来历的呢!传说神农氏发明了五谷之后,教人们在冬天储藏食物,并发明了“造饭”的工具,从而避免了冬季食物短缺的问题。但五谷虽好,人们吃了之后肠胃难免不舒服,于是神农氏又想出了“神农尝百草”的办法,试服百草来寻找治病的良药。有一次,神农氏在雪地中误服了一种毒药,身体灼热难受,肠胃像刀绞一般,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便去寻找解毒的药草。终于,他在一株青翠碧绿的草旁边醒过来了,这株青草正是冰凌草。
神农氏服用后,身上的症状逐渐消失了,而这时候他才发觉,自己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直叫了。于是,神农氏找到了一颗野果,剥开果子皮,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他咬了一口,味道酸甜可口。后来才知道这种水果叫做桃子,营养丰富,口感酸甜,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除了冰凌草、桃子外,还有另一种食品也在这时候进了神农氏的嘴巴里,那就是现在的饺子。相传,冬至这天,轩辕黄帝在宫中建起了“太庙”来祭祀祖宗,亲率大臣们向祖宗遗像行礼问候。按照黄帝的惯例,这一天要举行隆重的宴飨之礼,犒劳功臣。
由于这顿饭非常重要,所以在用料上也非常讲究。厨师们用山鸡和鱼肉做成了许多美味佳肴,摆在黄帝面前。但是,黄帝看后却摇摇头,说这些菜品还不够完美。原来,黄帝是个素食主义者,他最喜欢吃的是小米做的饼,里面裹着新鲜的蔬菜,再配上酸甜的果酱。于是,厨师们赶紧改进食谱,用杂粮面做了细薄的面皮,包上蔬菜馅儿,浇上果酱,做成现在饺子样子的馄饨。果然,黄帝非常高兴,连夸这道菜制作精美,富有创意! 因为这顿饭是在冬至节气期间吃的,而且饺子形状像元宝,有着“招财进宝”的好寓意,所以冬至吃饺子就在民间流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