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何为内烧?
小儿内烧是指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又未能达到高热程度时的临床病理状态。由于小儿的大脑皮层的发育尚不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因此小儿常有高热,但亦可表现为低热或无热。 由于小儿抵抗力较弱且发热时食欲不佳,故易导致营养缺乏、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长时间高热还会引起惊厥甚至昏迷,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内烧较之高热更为麻烦,因为高热的病因较之内烧要明显得多(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只要积极寻找并去除致病因素,即可较快控制高热。而内烧的病因则较为繁琐,既有感染性原因所致者,又有非感染性原因所致者;而且不论是何种病因,最终均会引起体内一系列生化反应的改变和功能障碍,内烧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治疗亦较棘手。
1.病因学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内烧分为不同种类。
(1)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前者是由于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后者则是由理化因子刺激或机体反应性增高所致。
(2)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发热与慢性发热。临床上以急性发热多见,发病急,进展快,可在数小时或几天时间内达到高峰;慢性发热的病程可持续数月乃至更长的时间。
(3)按体温变化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不规则热。其中,稽留热指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周之久,如能及时合理就诊,多有痊愈的可能性;弛张热指温度高低不相等的波动性发热,体温峰值可高达40℃左右,退热药使用后体温可暂时降至正常范围内,但不久又会再度升高;间歇热是指体温骤升高达40℃以上,经数小时后降至正常水平,然后又迅速上升,如此反复发作。此外尚有不规则热,体温变化无一定规律。
以上四种类型的热型,并非完全独立,常见的是反复热型,即患者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热型特点。
2.临床特征 各不同类型的发热,其临床表现虽有差异,但大多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发热多呈持续性,波动幅度不等。患者除有高热外,还可合并头痛、全身乏力、食欲差、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抽搐、昏迷等危险症状,一旦出现应高度警惕,及时送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