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拆算么意思?
“拆分”,不是个新名词了。 早在2007年,当时还在上大学,就经常听说“基金拆分”的消息——那会儿,学校里很多同学都买了基金(那个时候好像还不用证券交易账号就能买);但到了2015年和今年,反而再也没有听闻这种消息。 “拆分”,就是把一个“整”钱变成多个“零”钱的操作。
举个例子:某支基金的初始面值是1元(这个1元,就是基民们最初以1元钱买入的钱),规模是10亿元。如果进行拆分,比如每份基金份额调整到0.5039元(这只是一个假设的价格,并不是真实的交易价格。基金净值不会按整数调整,而且也不会是任意一个数字,而是按照每天公布的估值进行计算并动态调整的),那么该基金的总市值就是5.039亿元。然而事实上,总市值=市价×发行总量,因为一支基金是不能用“元”来作为计量单位的(否则就不需要换算成人民币了),所以就需要把5.039亿换成另一个单位——这时候就会把5.039亿元除以10亿元,得到的是0.5039(也就是说,每只基金份额调整为0.5039元)。
在基金拆分前,10亿元规模的基金,每份基金份额是1元,算下来平均每份基金只能买到1000万元的资产。但是在基金拆分后,同样的10亿元规模,每份基金份额变成了0.5039元,同样购买1000万元资产,但是这次能够购买的资产数量增加了19倍!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次基金拆分,就相当于把公司的钱扩大了若干倍,当然收益也会增加(虽然可能不会增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