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几家自然醒?
作为自然醒的老员工,看到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感触的。现在自然醒在全国已经有了40多家分店了,可能我离开的时间也算是个分水岭吧,之前老员工很少流失,之后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特别是技术方面),新开的店里味道确实没有以前好吃了! 自然醒最开始就在海珠区,当时就那么一家店,在一个巷子里,生意还不错,但是人手不够,经常忙不过来。我是从2016年2月开始在那里工作的,到2018年9月离职,所以也算是见证了它发展的过程。最开始的人手不足,导致服务员上菜的速度很慢,客人有很多怨言。于是我们借鉴了港式的做法,在点餐的时候给客人一个餐牌,上面有食物的图片和名字以及价格,让客人在等菜的时候有个消遣,同时也有助于服务员计着上菜的进度,加快上菜速度;后来还学了一些茶楼的做法,就是当客人点了一道菜,等的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失约,那么会送一碟小菜当作是赔罪。这些小小的改变确实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顾客的抱怨。(不过现在的自然醒已经没有这个环节了)
那时候自然醒的菜品并没有那么多的花样,但是已经做得很有特色了,特别是点心,品种不多但个个精品。现在点了名头的点心基本都有,不过有些需要等挺久时间,比如流沙包,因为要现磨咸蛋黄做馅儿。个人感觉现在自然醒最出彩的是早点,特别是粥底火锅,粥很绵,下各种食材都很好吃。另外就是糕点了,千层糕、蛋挞这些都很不错,只是不知道为啥现在的千层糕没有以前脆了。
说到糕点,不得不吐槽一下它的包装,每次买的糕点拿出来都堆成小山一样,真是很担心会漏出来。 到了2017年,自然醒扩张的开始,很多新店开张,同时也在努力做活动,比如说美团的券就很便宜,39元抵100元的券,很多人抢。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在中午的时候,两个人都吃不完一个点心单子,剩好多。
随着自然的扩张,人员的增加,管理上的疏忽,产品质量开始走下坡路。一些传统的做法慢慢被抛弃,比如说虾饺里面不会再放黄瓜丝、萝卜干了,口感更鲜嫩顺滑了,但是少了嚼头;烧卖里面的馅料不再满满都是肉馅,而多了些笋丁;叉烧包里的叉烧不再是一颗完整的叉烧球,而是很多块;最离谱的是肠粉,本来应该是白色透明的一叠,变成了一大碗,而且颜色偏黄,滑溜溜的很不好吃…… 到了2018年下半年,我已经厌倦了点单的工作,转而做了楼面经理,看着自然醒不断地开分店,心里很高兴,但同时也担忧着质量把关的问题。
希望自然醒能继续走下去,做好自己的品牌,不要辜负顾客对我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