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底板用什么材料?
首先,从历史角度考虑,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兴起与胶皮的问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在六七十年代,亚洲球员开始大量使用颗粒状橡胶物质粘贴在球拍上以增大摩擦力。同时,由于欧洲选手仍继续使用海绵球拍,所以当时的世界乒坛被日本队所垄断(60年代)。直到70年代中期,日本运动员也使用颗粒胶皮后,才逐渐形成中国、韩国、欧洲三足鼎立的局面直至今天。 如果谈到“乒乓球用啥材料”那必然是包括胶皮的,而且是必须包含一种或多种粘性较强的胶皮才能打好乒乓球。但是,如果谈的是乒乓球运动器材,那么讨论的就不单单是胶皮了!
从最基础的乒乓球器材--球拍说起吧。早期的乒乓球拍没有统一的规定,只要能达到控制球的目的,各种材质,各种形状的球拍都可能出现。(比如上面这个照片,明显可以看见其中一把扇形的乒乓球拍 ) 但是到了后来,人们发现某些材质某些制型的球拍更适合打乒乓球并以此作为基础制定相关规则。于是,我们现在的乒乓球比赛就必须得严格按照这些规则来制作和使用球拍才行。 规则的制定必然是以大部分人的普遍情况为基础的,所以除非你有一项特别厉害到足以颠覆规则的能力(比如马琳,王皓使用反胶能打出强烈的弧圈球),大多数人还是遵循着这些规则来进行乒乓球的练习和比赛的。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乒乓球拍有纯木、竹木、纤维板、碳板以及钛合金板等多种类型,而每种类型的球拍又有数之不尽的型号,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球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在此我无法一一详细论述,但你可以根据我的经验来做一个参考,那就是越好的球拍往往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并且至少一个条件是非常突出的:一是操控性能佳,二是攻守兼备。当然,如果你是为了追求特殊的效果,那么就可以无视这条经验了。 说完球拍来说底板。好的底板同样是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的:一是尺寸合适;二是重量适中;三是平衡点合理;四是力量传递好。在这里我同样以经验来作为一个参考,那就是越好的底板往往它的各部位尺寸及配重都是尽量靠近行业标准值的。(注意,这里说的是靠近不是等同于行业标准值,例如大蝴蝶王的重量虽然小于标准值但也属于合格范围)。所以当你选择一款底板时,你可以看一下它的各项指标是否接近于这个表格中的数据,若是则说明这款底板还是很合格的。
底板是直板横板选手接触球的直接载体,直板和横板,说的是球拍的包胶方式,而底板,是球拍的核心。
一块底板的典型结构是由多层木板纵横交叉粘合而成,最外两层为表板(面材),中间为芯材。
市面上流行的套胶都是横板胶皮,直板选手如果想使用这类胶皮,需要再购买一块与自己使用的底板在木纹上对应的一块砂板,将横板胶皮粘在上面,就可获得与横板同等的性能,如果想获得不同的性能,可用木板,碳板等任何具有一定弹性的平板粘贴。
一般而言,底板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条件:
1、弹性,用物理学术语来说,即形变恢复的能力,好的底板形变量大,恢复能力也强,能最大限度地将球的动能转化为形变(蓄能),通过反弹将能量释放出来。这是所有底板都具备的共性;
2、速度,即指击球后球飞行的快慢程度或来球反弹的快慢程度,决定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底板的形变速度,并不是击球用力的大小。底板越软速度越慢,碳素板比纯木板的速度就快;
3、弧线和旋转,主要跟底板的硬度与击球时拍面倾度和击球速度有关。软板能吃住球,则能产生较长的弧线和更多的旋转,硬板反之。从底板角度来讲,越软的板,旋转越好;最硬的板,旋转最差。要获得更多的旋转,就必须使用更软的底板,或者更薄的海绵,以使得球在海绵及底板上多停留一段时间,借助更多底板形变,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扭矩;
4、控制,它指在击球后能对球的落点和旋转进行准确性支配的能力,控制的好坏也与触球瞬间拍面倾度有关。纯木底板都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软底板反手推挤、搓球比硬板好的原因,也是因为软板更易借力和回击的缘故。从旋转性考虑,直板优于横板,横板优于生胶、生胶优于长胶。
5、力量,指击球时着力的大小所给予球的速度与弧线。底板的木质越硬,力度也就越大,产生大力量所需要的技术动作较小。
6、击球落点。由于底板木质软硬不同,球在触拍后的反弹性能也不相同。硬质底板对来球的反弹性较短,同时球在底板上停留的时间也较短,因此,使用硬板的击球落点较近。软质底板刚好相反,因木板柔软,蓄能大,来球在板上击打时由于木质较软故与拍面接触面积较大,故击球落点较远。
7、击球弧线。木质软的底板产生长弧线,因为该类底板易吃住球,产生类似"爆"力的击球效果。硬质底板击球时球容易跳起来,所以产生短弧线。从横板角度来讲,反胶胶皮比生胶容易产生长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