忑是什么生肖?
这个字读作[te],是心神不定的意思,用来描述人在遇到事情时的紧张和不安的神情,以及由此产生的语言、动作等神态。 这个字出自《礼记·檀弓下》中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句,本义指神灵出现时,祭祀者恐惧不安的样子。引申为人在其他场合感到惊慌失措、心神不安的样子。 现代意义上表示因为担心发生不好的事而感到焦急和不安的“忐忑”一词,最早出现在光绪年间的《现代汉语大字典》中——
【忐忑】tǎn tè 形容心里七上八下的样子。也写作「忐忐忑忑」。 现代词典中“忐忑”一词的意思也有了新的发展,除了惊恐和忧虑,还增加了心神不定的意思——“忐忑不安”“忐忑不定”,多用于口语,形容人的内心像十五只水桶打水一样,七上八下无法安定。 其实,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有一个同音词“忑忑”,意思是“心神不安、害怕”,与“忐忑”一词的意义相近。
那么,为什么“忐忑”这个词会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呢?这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祖先神的崇拜是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信仰认为,自然界万物有灵,其中当然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各种生理特征和行为都有其灵魂所在(见《礼记·祭法》)——
天神曰灵,地祇曰祗,人鬼曰魂。 由于古人对灵魂和鬼神的存在深信不疑,所以人在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格外慎重,以免因为自己的不慎而招致鬼神的责罚。这就使得人们在办事的时候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故君子之接物,春夏浅出其色,秋冬正其容。 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保持谦恭的态度,谨言慎行,这样才能避免触犯神明从而得到福佑。 而一旦犯了忌讳,触怒了神明,那将会受到可怕的惩罚——
天子以祈年乎上帝,诸侯以祈谷乎上帝。 家有三尸,旦暮察其景于门,皆首恶以告神。
如果犯了大罪但侥幸躲过惩罚,或者遭受了冤屈而得到了平反,人们也会觉得这是神明开恩所致,于是就会对神明更加虔诚,到处兴建寺庙,供奉香火——
刑杀之日,君臣相庆,以为若此可常保平安。其狱讼,史不书而巫觋告之;其祭祀,史不习而巫觋代祷。 这样,由于人们对神奇事物的敬畏和心理定式,以及对未知危险的不确定感,便塑造了一个个“忐忑”和“忐忐忑忑”的胆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