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现在如何?
先说一点,中国队不是统治水平了,现在外国也有不少好球员,比如日本的张本智和,韩国的徐辉。还有几个欧洲的球员,这里就不说了。以前国乒外战经常横扫,现在有时候也得拼一下了。再说国内联赛,一直都很激烈,主要原因就是外援的引进。以前没有开放外援制度的时候,国内联赛就是各省队与中央队的比赛,胜负无所谓,主要就是提高排名,因为代表中国参赛一般都是靠排名决定的,而不是看国内成绩。当时国内球队打比赛就是让二追三,很有观赏性(现在也有但是比较少)。后来有了开放政策,引入外援后,竞争力强的省队越来越多,浙江队,北京队,天津队实力一直很强,广东队靠着马琳王浩等顶尖高手也能跟强队掰手腕。最后变成了现在的五虎争霸,广东、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后面几个队有时能赢几局,但总体场面还是广东河北山东最强。
总结一下,中国乒乓球目前处于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过去那种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过去了,这个变化是好的,有利于竞争,增加观赏性降低垄断。但另一方面,没有形成多极势力以后,又出现了一极独大,那就是乒超联赛的冠军。 顺便说下,现在国家队主要练双打,许昕/马龙、林高远/梁靖崑都是顶级双打组合,混双王楚钦/孙颖莎,男双樊振东/周启豪,女双陈幸同/钱天一都是具备夺冠实力的组合。
中国乒乓球为什么长盛不衰?
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优势这个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其实这句话说对了一半。体制优势是乒乓项目长盛不衰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中国乒乓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靠的是国家体育总局从上到下的科学规划和决策者们超高的智慧。
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秘诀
目前乒乓球项目在中国国内的开展规模不如过去,在校学生打乒乓球的人数更少,但乒协和国乒并没有因为生源下降就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依靠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训练方法来获得胜利。
一个运动项目发展的好坏与开展规模虽然有关,但并不是唯一因素!看看隔壁韩国就知道了,韩国国内从事网球项目的人口虽然不少,但始终出不了顶尖高手。中国乒乓能在人口下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水平,正是因为吸取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将一个运动项目当作公司来管理,并且注重在人才选拔上有更多的方案。
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国粹级运动项目的软肋——思想封闭,不和外界沟通,只依靠封闭团体生存。体制优势是国粹级项目存在的基础,但体制优势只有与外界相结合才能获得进步。如果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些国粹级项目最终会受到反噬。
虽然乒乓球在中国开展的规模不如过去,但国乒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弥补了生源人口下降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更高的收益,这正是国外乒乓球项目从业者最担心的事情。(当然了,现在中国乒协已经脱钩,体制的优越性下降了不少。但不得不说的是,脱钩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乒乓球更加职业化,使项目更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