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怎么算啊?
阳历是以地球公转为依据,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十二生肖与农历日期的关系,取决于阴历(农历)中包含的“朔望月”数量。
在农历每个月的月初,我们都可以看到月亮由“新月”——即月亮的圆面完全朝向地球那一端——变成满月也就是月亮圆形的大小发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朔望月”。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且处在“朔”的位置时,为农历初一,这时,太阳、地球、月球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射向月面的太阳辐射,使月面变暗,这就是“朔”;当月球经过14.5天运转到“望”的位置时,即农历十五,月面朝地球的一面充分照射阳光,月面变得明亮起来,这就是“望”。此后,月面逐渐变得暗淡,直到下一个“朔”的出现。
以“朔望月”为一个周期,共29.5306天。 由于地球公转速度不均匀,距离太阳越近,所行轨迹长度就越短,需要的“朔望月”天数也就越少。如果“朔望月”只包含一个节气,则这个节气一定是冬至或夏至——“阳极”之日。也就是说,从“小寒”开始到“大寒”结束这一个季度,或者从“小暑”开始到“立秋”结束的第二个季度,必然包含一个“冬至”或“夏至”。反之亦然。“小满”“芒种”所在的那个月,必含“冬至”;而“处暑”“白露”所在的月份,必有“夏至”。
由此可以确定,每年农历三月及九月,必定含有“春分”或“秋分”;而每年农历五月及十一月,则必定含有“夏至”或“冬至”。 那么,如何根据出生的年份和日期来确定他的属相呢? 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界,之前出生者,按去年属相确定;之后出生者,按今年属相确定。 每年的农历三月及九月,分属两个节气,一个是“清明”,一个是“寒露”。只要知道他是哪个节气之内出生的,就可以排出他的属相了。例如:
2月5号(元宵节)前出生的鼠,牛,虎; 2月6号~11日之间出生的兔,龙,蛇; 2月12号(惊蛰)~3月5号(雨水)期间出生的马,羊,猴; 3月6号(春分)~4月4号(清明)期间出生的鸡,狗,猪;
4月5号(谷雨)~5月5号(立夏)期间出生的鼠,牛,虎;
5月6号(小满)~6月5号(芒种)期间出生的兔,龙,蛇;
6月6号(夏至)~7月6号(小暑)期间出生的马,羊,猴; 7月7号(大暑)~8月6号(立秋)期间出生的鸡,狗,猪;… …
可见,只要记住“二十四节气”中的几个关键节令的名称,就可依此确定出生的年、月、日与生肖的对应关系。而每个节日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 需要提醒的是,在计算生日之时,一定要确认是公历还是农历,否则就会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