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BA球队没有NBA球队多?
很简单,篮球这项运动在美国本土就不算最热门的体育项目(虽然也是最赚钱的)。你去看NFL、MLB和NHL的现场观众就知道了……
就拿2018-19赛季来说吧,NBA常规赛场均46132人的上座率就算很一般了,而CBA常规赛阶段场均27400人的上座率则更是只有NBA的60%左右。但季后赛阶段NBA观众会猛涨,因为联盟排名靠前的球队基本都是本地球队,比如雄鹿、勇士和湖人,这会让他们的比赛门票供不应求;而CBA的季后赛由于是赛制改革后的第一轮主客场制,这个阶段的观众也会有较明显增加。
NBA的季后赛观众会比CBA的多很多,毕竟NBA的季后赛阶段是打一场加一场,走多远就能赚多少,不像CBA要打到四分之一决赛乃至半决赛才渐入佳境。
此外还有总决赛呢!NBA的总决赛观众基本可以媲美奥运会男篮半决赛了……
所以从现场观众的购买力来看,CBA和NBA的差距是非常大的——CBA每场球票价格也就几百块人民币(最贵的上海场也不过一千出头),而NBA一场普通座位的价格基本上就超过这个数了。这么一比CBA球队的收入差距就不是一点点了。 最后补充一点,CBA的球队其实没大家想的那么穷……就像我上面提到的,CBA球队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电视转播和网络转播,而在国内这种转播收入基本上是均分。CBA的球队主要收入来源还是政府补贴和赞助商补助,这些补助部分根据CBA的联赛成绩(尤其是总冠军次数)会有一定比例的增加,如成绩优秀的话甚至可以达到1:9的比例。当然如果联赛成绩糟糕的话,这些收入也会相应减少甚至没有。
NBA联赛是全世界最顶级的篮球联赛,其规模和影响力也是全球第一,NBA联赛中有着30支顶级的职业俱乐部(休赛期有30支球队这一说法被更改,但实际还是30支球队)以及两支发展联盟球队(已经不计入NBA联赛中的球队数量了),相比于CBA联赛来说CBA的规模和影响力以及联赛的竞技水平都要更差一个档次,而这也导致了美国有很多大学的篮球俱乐部的硬实力要完全超过一些CBA的俱乐部,所以这就导致了CBA联赛的硬件水平(俱乐部的规模、篮球场馆、训练资源等等)无法与NBA相比,这也直接决定了CBA联赛不可能像NBA联赛一般拥有那么多的职业俱乐部。
毕竟CBA联赛不可能像NBA一般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拥有世界级的顶级俱乐部,而且中国幅员辽阔,有很多地区的经济实力完全不够支撑起一支CBA俱乐部的运营,加上中国目前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些问题都在根本上限制了CBA的俱乐部数量,目前CBA已经准备启动扩军计划并且将发展联盟提上了日程,但是一个顶级的篮球联赛至少需要三四十年的发展时间,CBA联赛诞生于90年代中期所以CBA联赛最多也才有二十多年的发展时间,这就直接决定了CBA无法和已有七十多年历史的NBA相比。
而且中国的体育产业与美国的体育产业也有极大的差距,CBA的影响力是无法和NBA相比的,而这也直接导致CBA的赞助商非常少,CBA的电视转播权更是少的可怜(目前大部分地区CBA都是无转播的),这就导致了CBA联赛的收入非常惨淡,而且从CBA联赛创立到2015年之前CBA联赛没有一支属于官方控股的俱乐部,这一些问题都在根本上制约了CBA的发展,导致CBA联赛拥有太多的限制以及局限性。
而CBA联赛的软性福利也是不充足的,中国目前还没有太多的地区能够为CBA联赛提供足够的支持,再加上部分地区的硬性福利也不达标这更是无法支持CBA进一步进行发展,再加上CBA联赛目前还缺少一个完善的发展联盟以及地方性篮球联赛,这些都导致了CBA的俱乐部数量非常有限,再加上CBA联赛一直都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所以CBA联赛在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慢于实际发展速度的而这也更加导致了CBA联赛俱乐部数量少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