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指七星指什么生肖?
1、“佛”字上面的“士”,代表的就是“戌狗”。 古代打仗的时候,指挥兵的军官称为“尉”或“帅”;而统领三军的最高将领则称“军师”,也作“大尉”“都尉”等称呼。其中“大尉”就是由汉武帝时设立的“大司马”发展而来。 而“大司马”这个官职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当时齐国设置了左右大司马。 到了秦汉时期,设置有中大夫令(汉)、太中大夫(汉)、光禄大夫(汉)和侍中(汉)等官职,职责相当于丞相(汉),负责处理政务,是百官之首。而“大司马”则是军中最高的行政长官,掌握着全国的兵马粮草的重任。同时,还有监督百官和监察御史的权力。 这里需要补充一句:在古代,负责传达命令的“宦官”,最初的官职便是“寺人(监)”或者“阉寺”,也就是太监。
2、第二只“手”指的是“寅虎”。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伸,举也。从又,持木伸之。”可见“寅”字的本义便是指把“木”从地下拔出来。而古人造字是非常讲究的,“寅”字的象形文字就像一只手将一棵树拔起的样子。所以后来“寅”就引申出“开端”的意思,如“寅刻”(早上三点到五点的时间段)。 另外还指人的手臂,如“胳臂”(胳膊)。人体的部位通常都和人的肢体有关联,“肘”字的象形文字就像胳膊弯曲时的样子。而且古人还认为,肘的位置在人身的一半地方。如果超过这个位置,那就是“腋”了——用现代科学的观念来解释,其实人都属于无腋之人,所谓“腋”其实就在胳膊的内侧罢了。
3、第三只“手”说的是“巳蛇”。 “已”就是“蛇”的古的文字。而“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中的“巳”字,甲骨文的形状就像一条盘曲的蛇的形状。 所以蛇也叫“小龙”,而农历二月正是惊蛰时节,阳气上升,冬眠已久的蛇开始出洞活动,所以此时也是“蛇”出没之时。而古人在农历二月第一个戊日,祭祀“人祖”,称为“祭社”(社神就是土地公),此时也是春种的开始,要修整庄稼地,所以人们需要铲除田地里的蛇,免得影响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