壕字五行属于什么?
《康熙字典》中,“壕”字注明: 「五音」上下结构,部首为土,总笔画数为15。其汉字笔顺如下: 横、竖、撇、点、横、竖、横折钩、竖、提、横、竖、横折、竖、横折、横、横。 “壕”字的拼音首字母为H;在五行之中,根据其字形,可归为土类。 在中医理论中,数字阴阳五行如此对应: 1为阳木,2为阴木,3为阳火,4为阴火,5为阳土,6为阴土,7为阳金,8为阴金,9为阳水,10为阴水。 从上述内容可知,当问字所属的五行时,一般以偏旁部首为准。如“林”字,偏旁为木,故为木命;而“楚”字,偏旁为木,亦为木命。当然,有些字虽然偏旁属某行,但整体却属另外的五行。不能完全靠偏旁定五行。
在八字命理学中,有干旺和支旺之分。天干主外,地支主内。如果天干透出且旺盛,则以天干为主取用神;若只有地支旺盛,则取地支所藏者为用。这里所说的“旺盛”,指得是地支本气旺盛,而不包括地支中其它余气。 例如:甲辰乙丑戊寅,四柱全是五行中的木,为木太旺,此时以财星金水为用。由于甲乙皆属木,又木有疏泄功能,因此不宜再用水木,否则形成克泄交加的局面,反而不美。
荣暧优质答主现代文字中,“壕”字一般用来指代护城河之类的人工河渠,与“沟”和“渎”(田间水沟)等相区别。然而,仔细考察古代文献,“壕”字所指代的对象与“沟”等字指代的对象区别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壕”字早期形声字声旁,有“高、皋、高”等不同记载,“高”字可理解为“高起”,说明“壕”字是专指筑有护堤的水道吗?有学者考察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在商周时期,“高”字一般用来指代地位、等级等意义,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高”字与“高度”等意义开始发生密切联系。“皋”字的甲骨文字形,为一个人两臂高举于水池中涉水前进的样子。也有人认为,“皋”字的本意是指“水边浅草之地”,而“皋”、“高”的汉字演变对应关系在《说文解字》等字典中有明确记录。“渎”字表示无遮挡(无护堤)的水沟渠,与“有边(有护堤)”的“塘”字对应。因此,“渎”字也可认为是“壕”字的对应字。
在古代建筑及水利工程中,人们习惯用堤坝围住水源,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水池,或形成渠道。围住水源的堤坝,北方便称为“垣”,南方人称为“塘”,因此,“塘”与“壕”本是同义词。《吕氏春秋》中的“壅水致塘”,《史记·张仪传》中的“壅塞 Cali以自备,固宫……”,《汉书·匡衡传》中的“决川而注之塘,因天之时,住水之利”,都反映了用护堤围堰形成“塘”之类水利工程的情况。堤池相间,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论述。《吕氏春秋·士节》曰:“天子为诸侯垣,诸侯为天子池”。《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有“池环其垣”之说。西汉时《淮南子·齐物训》有“大堤之池,蛟龙生焉”的说法。古代水利工程中,堤池相间,以池养堤的情况较为普遍。在《诗经·小雅·大东》有“颀颀兄弟,不如友生”。郑玄注:“颀颀然长大兄弟之爱,今不如于朋友之生”,这是否道出了“亲兄弟不如友兄弟”的普遍道理呢?
综上所述,“塘”字本来就有两重意义,一是指有护堤的渠道,另一意义是指堤池相间形成的人工池塘。在引申意义上,“塘”字又指与“塘”字本义相似的其他含义,如塘堰、堰塘、水塘、池塘、荷塘、堤塘、塘土等等。